副市长 孙亚政
今年7月11日是第二十六个世界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将主题确定为:“紧急状况中的弱势群体”。国家卫计委将中国宣传活动的主题确定为:“弘扬婚育新风,关爱弱势群体”。经过多年努力,咸阳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适度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现拐点并逐步回落,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计生家庭民生得到有效改善和保障。
当前,全市人口计生工作正处在政策调整期和机构职能融合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在转型关键期做好关注弱势群体发展,特别保障弱势群体中妇女儿童生殖健康权利已成为一项重大挑战,我们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在转型期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牢固树立抓人口计生工作就是抓发展、抓民生的理念,增强国情国策意识,提升服务理念,切实把人口计生工作这一强国利民安天下的大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为实现“四强三领先”西部强市提供良好的人口保障。
关爱弱势群体,就是要注重人口均衡发展。当前,咸阳市由于受人口增长自身惯性及第四次生育高峰期的影响,再加上双独家庭增多和单独两孩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再婚夫妇生育政策的调整,政策内生育人数增加,实现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双降”压力较大,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要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突出抓好人口大县、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管理,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继续把适度低生育水平这一核心指标稳定好。
关爱弱势群体,就是要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做实做细。近年来,咸阳市扎实开展“母亲健康工程”和“优生促进工程”,累计为90多万育龄妇女进行四个周期的生殖系统疾病查治,为18.7万多对夫妇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围绕群众在优生优育、子女成才、生殖健康、家庭致富等方面的需求,继续实施好母亲健康、免费孕前健康检查、计生家庭创业三大工程。
关爱弱势群体,就是要让流动人口享有公平均等服务。近年来,咸阳市作为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融合示范工程试点市,确定15个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示范社区,并从群众需求出发拓展针对流动人口的各项服务,加快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的融合。全市各级要针对流动人口的特点,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使流动人口真正享受到法定权益,享受到计划生育优先优惠奖励优待。要把计生技术服务、生殖健康服务做精做细,紧紧围绕改善民生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大力推动形成包括教育、卫生等在内的公共服务体系,使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逐项落到实处。
关爱弱势群体,就是要把婚育新风传送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近年来,咸阳市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以创建新型家庭人口文化示范单位为载体,通过搭建人口文化宣传平台,创作人口文化宣传精品,组建人口文化宣传队伍,开展人口文化宣传活动,有效地传播婚育文明,提升幸福指数。全市各级要充分发挥咸阳市作为全国“十二五”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市的引领作用,大力普及新型家庭人口文化,认真做好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等人口文化的传播。特别要做好针对弱势群体的扶持政策宣传,真正把政府的帮扶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持续开展关爱女孩行动,严肃查处非法鉴定胎儿性别、非法终止妊娠的“两非”案件,依法严惩弃残女婴的行为,完善出生实名登记管理和对再生育对象的孕情监测服务,确保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稳中有降,使广大群众从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中受益,促进家庭幸福。
关爱弱势群体,就是要特别注重计生困难家庭的政策扶持。近年来,全市积极开展幸福家庭创建活动,充分调动政府部门、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的力量,发挥人口计生工作网络的优势,推动解决城乡家庭特别是计划生育家庭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针对计划生育失独家庭和伤残家庭,制定详细的帮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计划生育家庭的后顾之忧。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进一步发挥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单位的组织协调作用,积极与教育、医疗等部门联系,使国家各种普惠政策优先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倾斜,让他们优先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以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试点市为契机,切实落实好计生家庭奖励扶助、独生子女保健费、放弃二孩奖励等各项计生奖励政策,加大对失独家庭、计生困难家庭的扶助力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关爱服务体系,解除计生家庭后顾之忧,提高计生家庭幸福指数。(B)⑧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军政疾病防控,于无声处,却责任重大。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一线防控,孕育着责任,凝聚着力量,播种着希望。手足口病、狂犬病、出血热等疫情防治措施全面落实,这些年,咸阳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