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高峰
就医看病,有“电子健康档案”呵护一生;咨询求助,有“一号通”提供贴心服务;社区管理,有“一格通”精确定位,让任务派遣和处置问题变得轻松自如……今年以来,咸阳市紧扣国家政策利好,围绕提高公共服务、城市管理水平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在智慧医疗、便民服务、社区管理等诸多民生领域,为广大市民奉献了一张精彩的“智慧民生图”。
“六个一”工程对接百姓服务
今年以来,咸阳市加快群众办事“一号通”、“一站通”,智慧医疗“一卡通”,智慧城市“一格通”、“一点通”,重点区域免费WiFi全覆盖“六个一”信息惠民项目建设,使信息服务融入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整合全市各类公共服务热线为12345“一号通”,实行“一号对外、集中受理、分类处置、统一协调、各方联动、限时办理”工作机制,受理并处置群众诉求、查询、非紧急救助事项,满足群众多样化、便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目前,“一号通”平均每日接受群众诉求电话600多个,处置回复率90%以上。
——智慧医疗“一卡通”整合有关财政惠民资金支付系统,建立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和资金清算平台,让群众通过一张银行卡领取惠民资金,实现惠民资金科学化、信息化兑付管理。并加载网上挂号、电子健康档案、远程医疗、公交出行等功能的开发应用。
——治理社区“一格通”搭建包括社区服务、城市管理、精神文明、平安创建、党的建设、民政事务、人口计生、经济发展、安监应急等内容为一体的“一格通”系统市级平台,实现社会管理服务的网格化、精细化、人本化。
——掌上咸阳“一点通”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需要,将各类生活服务信息、公共服务信息的项目打包部署在手机APP和微信平台上,实现方便快捷的使用、查询与办理。
——协同办公“一网通”建立了覆盖市、县(市区)、镇(街办)、村(社区)四级通用业务软件共享体系,在全市推行无纸化协同办公、视频会议及远程培训交互等系统,实现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之间非涉密公文传输流转无纸化、远程会议和培训网络化。(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文博记者张静远)7月2日,记者从市委组织部获悉,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市共有基层党组织9853个,党员211633名。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党员211633名,从行业分布看,在岗职工84480名,占39.9%;农牧渔民89032...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