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贺小巍
渭北旱塬,工业小县,财政穷县,这是一直以来人们对永寿的固有印象。
但在旅游经济兴盛、绿色生态主导的今天,如果还是用过去的眼光来看永寿,无疑是错误的。绿色发展不仅成为了永寿的名片,而且正成为永寿创新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并以此吸引了大量的投资。
我们可以看一看永寿的绿色账本,境内拥有40万亩槐林,天然草场32万亩,沙棘林5万亩,苹果园30万亩,核桃园22.6万亩。莽莽苍苍的槐树林、密密丛丛的荒坡野草、连片成方的苹果园、高低起伏的核桃园,绵延逶迤,波谷浪峰,蔚为壮观,共同形成了西咸大都市圈一块蓊葱郁勃的绿洲,关中平原上一颗葱葱茏茏的绿肺。
在承接东南沿海产业梯度转移中,许多大都市人和名牌企业一下子瞄准了永寿,落户永寿,萌芽,生根,开花,而永寿也秉持着绿色招商的理念,先后培育引进了陕西黄土地实业有限公司、广州颐和集团、东仪集团、云集集团、咸阳古建集团、和谐集团等一系列大型龙头企业。按照旅游开发总体布局,加快景区景点山、水、田、林、路、园、场等综合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建成了“两园、一庄、一镇”的特色旅游景点,初步形成了以生态资源为基础、以休闲养生为主导、以历史文化为内涵的多元化多业态旅游产业新体系,极大地推动了生态与旅游、生态与农业、生态与文化、生态与服务业等的深度融合,初步实现了“好环境、多收入、快发展”的多赢目标。
以绿色撬动,拿发展说话,这与当年以能源主导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可以说是殊途同归,但产生的效益却有着明显的不同。一个是保护生态的可持续的发展,一个是破坏生态的不可持续发展。同样是富民强县,同样是发展经济,以绿色为主导的发展无疑走得更坚实,更长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齐卉)“三秋”在即,咸阳农机部门积极备战,全力确保“三秋”机收机播顺利进行。据悉,今年“三秋”咸阳将要完成玉米机收185万亩、农机深松整地90万亩、机播小麦320万亩、机械化加工秸秆饲草...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