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区田园居农业园区里的270亩“一分田”,成为众多市民的“开心农场”。
本报记者 齐卉 实习生 王丽娜 通讯员 刘波 孙娟琦
盛夏7月,在咸阳渭城区西部芳香植物园,近1000亩薰衣草进入盛花期,空气中弥漫着馥郁的芬芳,紫色的花海引来众多游客漫步其中,流连忘返。这个目前陕西最大的以薰衣草主题为特色的都市农业园区,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这种以文物保护为基底,以生态田园为特色的高品质农业生产模式,是渭城区在经济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积极探索都市现代农业的一个创举!
渭城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五陵塬都市农业长廊建设,更是把农业嘉年华推向了新高度,不仅让都市人的休闲梦变为现实,还让人对农业生产方式的“嬗变”给予了厚望:把单纯的农业生产转变为集生产、加工、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三产融合”,变“生产导向”为“消费导向”,变“粮袋子”为“钱袋子”。
A、主题园区,让市民感受不一样的农业
多年来,渭城农业发展以传统农业产业为主,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70%左右。粮食在农民生产经营中占了大头,农民收入增幅不大。在有着西汉9座帝陵的五陵塬上,如何把文物保护与发展都市农业有机结合,考验着渭城执政者的智慧。
首先,渭城区强化发展现代都市农业“顶层设计”,东到汉景帝阳陵、西至汉成帝延陵,面积约10万亩区域内,规划建设五陵塬都市农业长廊,突出发展花卉苗木、时令果蔬、设施蔬菜、休闲观光4大农业产业,积极探索都市生态化、村镇园林化、农业精品化的特色都市农业发展之路。
在张裕酒庄,700余亩的酿酒葡萄种植园,藤蔓上挂着一串串葡萄,让园区生机盎然。意大利古典的托斯卡纳风格的酒庄主城堡,将游人仿佛带回了欧洲中世纪。红色陶土屋瓦,明黄色的墙面涂层,在阳光照耀下,散发出浓郁的古典浪漫气息。
整个葡萄园区,融历史、文化和高科技为一体。4D影院巨型环幕,上演着世界首部葡萄酒《酿造传奇》,通过穿越的方式,不但让游客欣赏到张裕各大酒庄的唯美风景,还能体验到吹风、喷水、烟雾、气泡、气味等多种特技效果,以及葡萄在罐中发酵成为葡萄酒的神奇过程。
在“葡萄酒的秘密”展示厅里,一项名为“快乐的鼻子”的互动平台,通过展示54种不同的葡萄酒,让游客进一步了解葡萄酒的香气。在“葡萄酒的颜色”展厅,游客可根据葡萄酒的颜色来了解其年龄。在“转变的魔力”展厅,游客可通过显微镜及一系列微生物实验,了解葡萄汁是如何在大自然作用下变成美味的葡萄酒的。
感受回归自然的酿造乐趣,是都市人少有的体验。7月26日,市民孙女士正带着孩子,在酒庄酿酒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酿制了一瓶葡萄酒。“真是想不到,自己也能酿造出高端的葡萄酒,我和孩子都好开心!”
B、田园生活,都市人的“开心农场”
7月正是农民蔬菜瓜果丰收时节。然而,在渭城田园居农业园区的田间地头,忙着收获的不仅有农民,还有不少市民。原来,城里人纷纷在这里租种了一块地,办起了自己的“开心农场”,收获着心中的喜悦。
记者了解到,该园区利用270亩集体用地,开展“一分田”项目,把这些地分成近1000个小地块,每个小地以每年1500元租给市民,良种、肥料等都由园区免费提供。渭城农业局副局长赵创立说,随着水电路等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前来租地的市民越来越多。目前,“一分田”供不应求,已经全部告罄。
“一分田”项目,对市民们来说,既可以收获无公害农产品,还可享受农耕的乐趣。对农民来说,不但可以通过出租耕地增加收入,还可以通过代耕再增加一份收入。如今,经过规划的“一分田”,整齐有序,家家都用篱笆围了起来。里面种啥的都有,豇豆、茄子、西红柿、黄瓜、向日葵等各种农作物,应有尽有。丰收的果实,给“农场主们”带来了极大的成就感。
“自己种的都吃不完,还有好多送给亲戚朋友!”市民王阿姨说,这里有专门的农技员免费为大家指导耕种,怎么选种,如何播种,咋样施肥、除虫,农技员都手把手地教。收获季节里,王阿姨下班后就叫上几个老姐妹,到“开心农场”里采摘新鲜蔬菜,以前的“麻友”变成了“农友”,大家乐不可支。
园区“一分田”项目,旨在打造都市田园生活。若市民因工作繁忙没时间打理自己的田地,为防止土地撂荒,市民只需花少许钱,园区就提供代耕代种代管等一系列服务。为方便市民田间劳作,园区还经营着一个农资超市。各类农作物的最佳种植时间、如何耕种、行株距离等相关知识,都被制作成小木牌,竖立在田间地头。
“‘开心农场’,一是能体验农耕乐趣,二是自己种的,吃起来放心!”家住咸阳市区的董先生说,他没事就开车到“自家”地里转转,吃着自己种的蔬菜,心里很美,也很踏实。
C、职业农民,让更多农户享受红利
渭城区在全力打造农业庄园、开心农场的同时,还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以适应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需要,让农民不脱农、不离村就能就地在园区就业增收致富。
7月底,渭城区富德园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级职业农民韩运峰,最新一茬西红柿,纯收入达到22万元,创下了渭城区日光温室效益的最高纪录。
韩运峰有大小不等日光温室6座,最大的一个宽16米、长152米,比普通的日光温室大了近4倍。“这个温室投入了20多万,效益好,两年就回本了!”韩运峰说,他2005年就开始温室大棚种植,由于技术原因,当年种植西红柿,每亩收入仅万元。后来积累了经验和技术,第二年西红柿亩产提高到4万元。从此,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搞农业不仅要能吃苦,更要有科学技术。为此,他参加了区农广校职业农民培育,并拿到了中级证书。
目前,全区获得职业农民资格认证的共234人,其中,高级1人,中级98人,初级135人。
去年,在韩运峰等大户的带动下,富德园农民专业合作社30多户农民,种植大棚蔬菜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
现代都市农业的快速发展,美了渭城,富了渭城。去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较上年增长13.2%。接纳城市居民农耕体验400多户,接待城乡观光游客逾万人次,创建了“泾渭红”、“隆丰”、“一分田”等一批富有都市田园特色的优势地方品牌。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由文光通讯员张晓锋朱恢军转眼间,张永泰来到柞水已经八年了,从当初找工作的四处碰壁,到拥有近百万资产,这个甘肃小伙在柞水圆了创业梦。1983年出生的张永泰是甘肃靖远人,与小他一岁的柞水县石...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