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农阳光行动”实施中,秦都农商银行支持的涉农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如火如荼。
文/图 王洪兴 张瑜
秦都区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因中国第一个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秦”在此建都而闻名,是咸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资源丰富,民俗荟萃,区位优越,环境优美。多年来,根植在这片“千年帝都”上的秦都农商银行与农共舞、与民同乐,以农为本,以水润万物而不争的浓浓乡情,在支持秦都区经济发展中实现新跨越,被当地的人们亲切地称为“自己的银行”。
历经风雨砥砺前行 华丽转身痴心不改
2013年3月27日,咸阳市秦都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正式成功改制成为陕西咸阳秦都农商银行。成立后的秦都农商银行始终坚持“更名不更姓,改制不改向”的原则,始终坚持“面向‘三农’,面向城市社区、面向中小型企业、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市场定位,深入推进“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和“富农惠民金融创新”三大支农服务工程。按照秦都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整合要素、挖掘潜力,科学发展、增强实力”的总体要求,他们创新服务转型发展,追赶超越争创一流,以提升秦都农商银行对秦都区城乡经济的支持力和贡献度为目标,助力推进经济发展大跨越,社会管理上台阶,民生改善提质量;他们以建设区域经济内标杆银行为目标,建立完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多样化的信贷产品,积极防范信贷风险,精心打造品牌形象,不断创新经营机制、大力践行社会责任、助力社会公益事业,用新形象、新机制、新服务为城乡群众提供更为贴心、便捷、满意、优质的金融服务。截至2015年9月末,各项存款余额71.76亿元,较年初增加6.75亿元,增幅10.38%;各项贷款余额49.11亿元,较年初增加7.62亿元,增幅18.36%;1-9月份累计投放实体经济贷款18.39亿元,其中:涉农贷款累放13.89亿元,小微企业贷款累放130笔6.02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区域经济发展,秦都农商银行存款、贷款余额均位居咸阳市各金融机构之首,先后被咸阳市、秦都区政府授予“文明优质服务单位”、“支持三农先进单位”、“支持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省信用联社综合考评为“优秀单位”、“标兵单位”。
率先实现E终端“村村通” “五进”营销走进千家万户
由于农村住户分散,自助银行设备投入不足,支持渠道服务网络不健全,农民取款难、结算难,形成偏远村镇金融科技服务严重不足和空白的“最后一公里”。2014年,陕西信合自主研发了新一代助农E终端,具备操作简单,功能丰富,易于扩展等特点,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咸阳信合把实施基础金融服务E终端“村村通”工程提升到推进普惠金融,增加陕西信合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层面高度认识,强力推进,到今年4月底,咸阳信合下辖14个农村合作金融机构328个营业网点已布设E终端1854个,助农POS机服务点707个,实现了全市2561个行政村全覆盖,使咸阳市率先在全省全面实现金融服务村村通。作为咸阳秦都农商银行,他们将金融服务E终端“村村通”,作为“强农、惠农、利农、便民”的重要工作来抓,下辖的25个经营单位积极拓展“助农E终端金融服务点”,他们深入村组,走访农户,实地辅导,先后利用无线3G技术,携带无线柜员终端,深入辖内村组的助农服务点进行专题宣传,现场引导农户通过使用E终端办理账户查询、小额取款、话费代缴等业务。到今年3月底,秦都农商银行“助农服务E终端”已覆盖全辖区所有行政村并投入使用,让城乡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小额取款、惠农补贴领取、社保缴费、养老金领取、话费代缴、转账结算等金融业务,极大地方便了城乡群众的日常生活。秦都农商银行渭滨支行员工在秦都大寨村E终端金融服务店进行宣传时,一位正在办理业务的村民激动地说:“这个机子太好了,有了它,给娃打钱我就不用专门跑到市里去了,真的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你们真的是咱老百姓家门口的银行啊!”
“福农阳光行动”是咸阳信合今年支持“三农”发展,全面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咸阳秦都农商银行在“福农阳光行动”实施中,大力开展“五进”营销活动,即主动走进商圈、园区、社区、农村、政府部门,重点围绕沣东、沣西、秦汉新城和主城区、高新区、汽车产业园、北塬新城等商业热点,走进咸阳市秦都区、西咸新区沣东、沣西新城140多个重点项目,扎实开展“扫街”式营销活动,搜集信贷需求,拓宽信贷市场。活动期间,共走访客户4710户,发现有信贷需求客户1713户,资金需求金额9.23亿元,目前已成功营销客户915户,发放贷款金额3.65亿元。营销活动期间,累计营销组织存款2.42亿元,投放贷款5.23亿元,开办企业网银76户,个人网银2208户,开通手机银行3829户,发行富秦卡3791张,布放安装POS设备184台。“五进”营销活动在进行业务营销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分析了所走访的市场情况,对现有金融产品是否能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做出判断,适时研发更新的适应市场需要的各种金融产品。在“五进”营销活动中,秦都农商银行古渡支行客户经理李想发现市区商圈内商户对商铺租金方面有贷款需求,通过更加深入的走访调研,秦都农商银行创新开发了“租金贷”这一信贷产品。“租金贷”是针对繁华商圈、交易市场、园区、写字楼内的商户、小企业客户用于支付铺面、摊位、办公用房租金的贷款业务,从一开始的试点,到目前在全辖所有支行的全面推广,极大地解决了辖内商户对支付商铺租金的贷款需求。
创新机制助力小微 打造区域“主力银行”
金秋十月,行走在秦都区内,到处看到的是春华秋实的丰收景象,处处都是一派赶超发展的繁忙场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今年以来,秦都农商银行通过实施“营销模式、信贷产品、服务手段”三大机制创新,倾力打造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力银行”,为推进秦都区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为此,该行制定出台了《清凉2015·咸阳信合助你行金融服务实施方案》,积极与政府、中小企业局、行业协会、园区管委会等部门联系,开展银企对接活动,重点抓好对辖区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城镇化建设及纳税企业大户的信贷支持。按照国家“新丝绸之路”的区域发展规划,加强与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纺织、电子信息等产业链条的信贷对接,为汽车消费、商户共同体、出租车经营权、住房与商业房按揭等产业和涉农小微企业等提供“量体裁衣”的特色信贷服务。该行还出台了《客户营销与维护管理办法》,对存量客户、新增客户制定分类标准,建立不同类型客户的分级联系、维护、审核机制,开展重点客户由总行领导、支行行长对接营销,一般授信客户由客户经理对接营销的分层次服务模式,不断挖掘客户的潜能价值。截至9月末,该行已成功为203户小微企业提供了信贷支持,累计信贷投放金额达11.46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当地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为当地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为使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享受到方便、快捷、优质的金融服务,近年来,秦都农商银行为全辖区所有客户经理印制了“阳光办贷监督卡”,卡片内容涵盖客户经理姓名、联系方式、投诉电话及本行主要业务种类,要求客户经理在受理信贷业务时,要首先向客户发送“阳光办贷监督卡”,主动接受监督。针对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农商行于2014年6月成立了“快速办贷小组”,对于各经营单位超权限至300万元(含)以内的贷款进行快速审批与办理。截至目前,“快速办贷小组”累计审批贷款71笔,金额1.53亿元,切实提高了对小微企业的服务效率。在信贷期限设置方面,该行根据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规模、周期和风险状况等因素,合理设定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期限,避免由于贷款期限与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周期不匹配增加小微企业的资金压力。今年以来,秦都农商银行主动减免各项收费,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全面推出免收客户抵押登记费等五大类65项费用的减免项目,实现了客户办理信贷业务“零费率”。
制约小微企业融资的最大困难,主要原因是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对称等自身缺陷,符合金融机构准入条件的不多。针对这一现实,秦都农商行创新开放了适合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先后推出按揭类、质押类、个人类、企业类等四大类51种信贷产品,其中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推出园区创业贷款、循环贷、互助贷、工薪贷、租金贷等多种新型贷款产品,深受企业客户和社会的好评。截至9月末,该行已成功办理园区创业贷款8笔,金额累计1.04亿元;发放互助贷款41笔,金额累计4331万元;商户信用共同体贷款22笔1148万元;租金贷款意向金额4笔500万元,已成功发放1笔65万元。同时,为切实解决小微企业担保难的问题,该行创新担保方式,充分发挥工业补偿资金的杠杆作用,前9个月累计发放中小企业工业补偿金担保贷款10笔2840万元。
历经天华终成此景,华丽转身痴心为农。站在新的起点上,秦都农商银行全体员工正以崭新的姿态,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重振雄风扬帆远航再出发,将秦都农商银行打造成市场领军银行、客户首选银行、公众满意银行和员工幸福银行,将继续坚持服务“三农”不动摇,普助小微不动摇,惠及民生不动摇的发展理念,励精图治,开拓创新,用新思想、新机制、新服务引领新常态,为客户提供更为贴心、便捷、满意、优质的金融服务,为加快建设“开放、富裕、美丽、和谐、幸福”新秦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郭妍)11月15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了建校六十五周年庆典大会,1400余名校友和师生代表共聚一堂,隆重庆祝陕西工院65周年华诞。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50年,由国家级重点中专——...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