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讯(特派记者 吕华)陕西的历史文化遗存众多,其中秦直道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昨日,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旅游局副局长徐明正建议,加大秦直道研究,推进秦直道申遗工作。
秦直道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年开始修建的一条从咸阳直达九原郡(内蒙古境内)长达700多公里的军事通道,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北防匈奴而实施的一项规模宏大的军事工程,在阻遏匈奴的军事南侵、巩固新生统一国家的国防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秦直道是汉民族农耕文化和少数民族游牧文化的冲突地带,也是两种生存形态的冲突和聚集点。秦直道沿线风景迤逦,民间对秦直道的保护与利用呼声很高。
徐明正希望能够整合资源,积极推进秦直道的基础研究工作,建议从国家层面建立起协调机制,在秦直道遗址的具体路线、路面建筑方法及结构、附属设施分布及内涵等方面展开工作,统筹制定遗址保护规划,为下一步秦直道遗址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徐明正建议,要统筹协调,积极推进秦直道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秦直道以其突出的历史价值已被列入了《陕西省申报世界遗产工作规划》,目前该规划已经通过陕西省政府专项会议并下发各地市执行。秦直道是跨区域的线性文化遗产,建议国家文物局协调秦直道经过的陕西、甘肃和内蒙古三省,并将秦直道遗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加快推进秦直道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秦华通讯员孙铭劭“小任把小区管得好,责任心强,居民对他的工作都很支持,如果像小任这样的人多起来,这社会治安还有啥说的。”9月22日,面对记者,咸阳市秦都区人民路街道办综治维稳中心的干部王...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