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萍
教育的急功近利,让孩子的成绩单成为检验的标准,这是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应试教育的影响,恰恰催生了家长的心理起伏。拿成绩单衡量孩子,既不理性,也不科学,更没有全面审视背后的原因。如何看待成绩单,在成绩单后如何分析孩子成长,以及家长的心理成长过程,才是家庭教育的根本。
成绩差,拿到成绩单之后被爸爸重重责打,后来见到爸爸就害怕,遇见难题也不敢问老师和家人。这一年来,孩子学习越来越差,也越来越胆小,每逢考试,家里的气氛就很紧张,报告单就像家里的晴雨表,自带让孩子战战兢兢的魔力……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咸阳彩虹医院心理科主治医师许晓艳说,在她访谈过程中,母亲焦虑、孩子寡言,小小的身躯一直半蜷缩着坐在椅子上,眼神时而飘忽、时而呆钝,当回忆起被打的情景时,一颗颗泪珠便扑簌簌地落下来,着实令人心疼。
期末考试过后便迎来孩子期盼的假期,家长朋友们之间的热点话题就是孩子们的考试成绩,一张成绩单几乎成为孩子假期的晴雨表,对于成绩好的孩子,家长满面春风,有的规划好假期旅游路线,彻底地让孩子放松。而成绩不好的孩子可就没有那么幸运,爸爸妈妈则是规划各种补习班,什么时间段补什么课,给孩子安排得满满当当,希望通过暑假时间将孩子的成绩补回来。
许晓艳说,家长重视孩子的分数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考试分数是孩子在这一学期学习状况的真实反映。但是考试成绩却不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指标,家长需要知道,有的孩子擅长逻辑思维,有的孩子擅长形象思维,有的孩子对电子产品感兴趣,有的孩子对花花草草感兴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也不可避免有自己的短板。
“如果孩子确实尽力了,在自己年龄段里应该知晓的知识也都具备了,家长再过分苛求孩子的分数,就不可避免会对孩子造成过分的压力。家长朋友应意识到成绩与成长相比,成长永远是第一位的。”在身体健康、心理阳光的前提下,家长再帮助和引导孩子争取更优秀的成绩,这才是对待分数的合理态度。
分析孩子成绩背后的诸方面原因
如何不让成绩单成为一张晴雨表?面对学习成绩,家长应该怎样做呢?许晓艳建议,首先应当理性分析孩子的成绩。每个孩子内心都很想考好,有时成绩不理想,此时家长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和孩子一起分析孩子成绩背后的诸方面原因,对孩子今后的学习进行科学规划。
分析孩子的学习水平。每一门功课都有三个层面的水平,即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水平。家长从这三个方面出发,通过试卷与平时作业分析出孩子的学习水平,哪些方面占优势,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在以后的学习中需要重点解决哪方面问题;其次,孩子的学习成绩与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比如学习习惯的问题,也比如专注力、记忆力、观察力、联想力等,每个孩子的能力发展是不均衡的,有的联想力强而专注力弱,有的观察力强而记忆力弱,这就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孩子哪方面能力需要提高,应优先发展孩子哪方面的能力,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而有的孩子在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很好,但是孩子在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总是保持在某一个水平上,难以突破,这往往是孩子的学习方法出现了问题。家长应该静下心来帮助孩子分析每一科学习方法存在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
孩子与老师的沟通、和同伴之间的关系、同父母的感情,影响孩子的情绪、心理、行为等,总之,影响一个孩子学习成绩是多方面的,找准孩子问题出在哪个环节,问题就不难解决。
平等地去与孩子探讨
面对孩子成绩差或下降,许多家长沉不住气,“不争气”、“没出息”、“枉费了家长的一片苦心”,进而推论出孩子“太笨”、“没有希望”,甚至恶语相讥,拳脚相加,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这样,不但无助于孩子成绩的提高,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只有蹲下身来,平等地、平静地和孩子探讨、交流,孩子才能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谈出来,这样才能找出孩子的问题所在。
许晓艳说,和孩子交流可以是口头形式,也可以是书面形式,有时书面形式相比口头形式更有效。“书面形式是经过认真思考后写下来的,孩子也能够对父母的意见进行反复的思考,影响更深远。如果孩子与父母之间不习惯口头交流,或者口头交流不顺畅的情况下可以试试书面交谈。如果孩子和家长交流不畅,可能是孩子的问题,也可能是家长的方法问题,家长必须从效果出发进而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
其次,家长与老师的沟通必不可少,了解孩子学习问题班主任或老师较家长更能多一些,所以和老师沟通显得尤为必要。在沟通时,家长既要让老师知道孩子的能力在哪里,也要让老师知道他的弱点在哪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他的希望。这样老师在教育孩子时,可以因材施教,把握尺度。
鼓励教育帮孩子制定合理目标
家长科学地分析分数,并能对孩子学习分数的高低采取明智的态度,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当孩子学习成绩进步时,家长的肯定与表扬能使孩子体会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当孩子学习成绩后退时,更需要家长的鼓励与帮助。从孩子的诸多不足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最能体现家长的教育水平。
考试,实际是检验孩子这学期的学习效果和存在问题。弄清测试目的,才能看出测试反映的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在偏重于知识识记的测试中分数高,而在偏重于知识运用的考试中分数可能不高。家长就不能简单地以两次分数高低来判断孩子学习退步或进步,忽略孩子能力发展方面的问题,所以家长要善于从分数的分析中发现孩子的进步,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表扬。
长期以来,鼓励式教育被人们提倡,所谓鼓励式教育法也称赏识教育法,是一种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气氛中,使孩子以自信、自强、进取的态度去完成学习任务的教育方法。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最重要的教育方法就是鼓励孩子去实际行动。”
在心理学上,有个词语叫“最近发展区”,许晓艳解释,家长在帮孩子制定下一步的目标时,可以定得比孩子的实际能力高出一点,引导孩子“跳一跳,摘果子”。但我们应该明白这个目标不是“军令状”,不是死命令,平时应多在精神上鼓励孩子,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关心、过问孩子的情况,让孩子学得愉快、考得轻松。反之,若不问青红皂白就来一顿“棍棒交加”,只能打掉孩子的上进心、积极性。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需要我们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以良好、务实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分数,孩子犹如正在伸展的小树苗,在爸爸妈妈的和风细雨中接受营养与力量,从而实现身体健康、心理阳光、学习进步、良好成长。”许晓艳说。(G)(2)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石喻涵李小刚)7月16日上午,陕西省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依法公开开庭审理了西咸新区党工委原委员、泾河新城原...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