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小玲 通讯员 姚军鸿
近年来,淳化县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文明家庭”创建工作,全县涌现出了一批敬老爱老、传承孝道,爱岗敬业、热心公益,不离不弃、甘于奉献的文明家庭。他们以实际行动阐释了新时代家庭文明风尚和家风文化,成为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榜样。
孝老爱亲,用心弘扬传统美德
家住淳化县十里塬镇梁家庄村的易群,前夫任金宏因病去世,留下两位老人和年幼的女儿。坚强的易群毅然扛起了这个家的重担。易群的贤惠暖热了两位老人的心。2015年,经人介绍,易群带着公婆再嫁,与现任丈夫荆国强共同撑起了一个有着6位老人、3个孩子的大家庭。
今年的一个周末,易群得知前夫的父亲腿疼,当即和丈夫荆国强来到老人家里,带着老人去医院。“既然命运把我们一家人拴在了一起,我们就应该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易群说。
敬业诚信,家庭事业比翼齐飞
家住淳化县石桥镇的67岁“好媳妇”乔金明,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孝敬老人的事迹在当地被传为佳话。她的孝心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她的贤淑与乐观让家庭充满了温馨。
乔金明于1968年同丈夫张再岁结婚。婚后不久,公公就撒手人寰。当时家里房屋破旧,生活窘迫。面对困境,乔金明日夜陪护着婆婆,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20世纪80年代初,乔金明在石桥镇办起了饮料厂。此后,她又相继在咀头村和淳化县城办起了咸阳彩虹食品厂、果酒厂。由于她治厂有方,厂里生产的饮料、果酒和锅巴等产品远销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等地,企业从业人员800多人,还带动了26名残疾人就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天有不测风云。乔金明的婆婆在下楼梯时不慎摔伤,造成了腿部严重骨折,瘫痪在床。不论是在医院治疗还是在家养病,乔金明总是陪护着老人,寸步不离,坚持每天给老人按摩,终于使老人重新站了起来。
如今,乔金明的儿女已经结婚,她也有了孙子、孙女,但她对婆婆的照顾仍然无微不至。婆婆90岁大寿时,她说:“回报父母养育之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不离不弃,传递人间大爱
21年前,家住淳化县官庄镇席家村的席益军新婚刚过,正和妻子韩秀花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可没想到席益军雨天意外跌入10多米深的地坑院,致使腰部受伤,全身多处骨折,最终导致下肢瘫痪。此后的20多年里,照顾丈夫席益军、撑起这个家的重担就落在韩秀花的肩上。
瘫痪的病人下肢很容易萎缩,也很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韩秀花每天给丈夫送水递饭、擦洗身子。丈夫经常大小便失禁,韩秀花就一遍遍为丈夫清洗。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韩秀花始终陪伴在席益军身边。这个家因为韩秀花的坚守和照顾,有了幸福的温度。
韩秀花在多年的劳累中也落下了不少病痛,但她会一直照顾瘫痪在床的爱人,陪伴在他身边。“只要我活着,我就会照顾你!”韩秀花的声音不大,但却铿锵有力。
目前,淳化县已评选出“文明家庭”13户,其中获省级“文明家庭”称号1户,市级2户,县级10户。这些“文明家庭”在平凡的生活中书写了不平凡的故事。孝老爱亲、崇德向善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淳化大地蔚然成风。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红)8月21日上午,一起故意伤害案件在市中院开庭审理,市中院院长罗小锋担任审判长,市检察院检察长赵亚光出庭支持...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