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区第二初级中学刘俊梅
教育部中学新历史课程标准在理念上,坚持思想导向,强调初中历史教育的基础性,突出以学生为本,强调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多样化教学方式。历史学科作为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基础学科之一,正不断受到重视。但是,历史是对过去所发生的事件记载,内容比较枯燥。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我们的做法是:
1、认真研读教材与教参,吃透课程内部的逻辑脉络:
新的初中中国历史部分的内部脉络,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准确展现历史发展趋势,客观叙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遵从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贯穿与其中,从历史演进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额“三观”教育,适应学生发展过程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需求。基于这样的理念编排教材体例,教材凸显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以翔实的史料,揭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必然性,系统阐释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三大历史时期的领导作用。引导学生省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强调了历史学科的时序性和系统性。
初中学生信息来源的方式分布特点:
尽管在初中阶段,学生的知识信息来源主要是在课堂。但是,随着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信息传播方式浪潮般的涌来,微信、网络电视、日益渗透道学生的生活中,深刻影响着学生信息的获取方式。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网络视听资源的易得性。由于网络视听资源有综合性、直观性、技术性、时代性的特点,非常适合初中学生求新的心理特点。因此,可以作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辅助资源,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育观念;增加师生互动,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实,客观评价历史人物;丰富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
2、精选视听资源,调准投放环节,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兴趣:尽管网络视听资源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有一定应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些老师观念更新慢,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主动遴选使用网络视听资源的意识淡薄,不想用,不会用,远远落后于学生的需求。有些教师虽然乐于引用但是内容选择不当、时间把握不当,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视听资源学习的能力不足等。由于网络信息浩瀚如海洋,随意要求学生上网查找,必然是时间的巨大浪费。我们的做法是,在认真研究某一堂课内容的基础上,老师提前二周上网搜寻、筛选资料,记录网址,当堂结束前,推荐给学生下节课前要浏览的内容。比如:讲授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内容前,要求学生上网搜索观看电影《建党伟业》,通过观看网络电影,历史书上讲述的人物、事件就活起来了。
3、开放课堂讨论,不设“标准”答案:
新历史课程标准在理念和取向上,坚持课程的思想导向,强调初中历史教育的基础性,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精神,注重学生的学会学习,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学习积极性等问题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我们在课堂上留出适当的时间,就当天的学习内容,进行开放式讨论的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应试教育”往往要求老师制作标准答案,在历史课教学中,对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不设答案的开放式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度。如,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的额“自动赴死”、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写作背景与动机等。
总之,信息时代对历史课教学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他要求老师不但要精研课标,还要熟悉网络资源,才能把历史的“死”知识,讲得生动有趣,达到真正提升学生素质的目的。
新闻推荐
新华社莫斯科10月28日电据多国网络及社交媒体披露,俄罗斯正在设计一种具有战斗机外形特点按、照《国飞行时速高达家发展改...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