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宋超
长发飘飘,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这是孩子们眼中的王雅琪——温和娴静。踏实勤奋,少言寡语,这是同事们眼中的王雅琪——严谨谦恭。自2002年9月踏上了神圣的三尺讲台,王雅琪便把满腔的热血献给了挚爱的孩子们,把勤劳和智慧融入这片美丽的渭城区双泉学校,使这块儿沃土上的花儿茁壮成长,竞相绽放。
王雅琪出生在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小就看见父母脸朝黄土背朝天,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早在孩提时代,教师的圣洁和崇高品质就在她心中根深蒂固。那时,就在心中萌发了当一名人民教师的愿望。毕业后,梦想成真,王雅琪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想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家乡的孩子们,让雏鹰能在蓝天上飞得高飞得远。站在神圣的讲台上,王雅琪不曾忘记毕业时的誓言,不曾动摇过这颗育人的拳拳之心。凭着这种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和强烈的职责感,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永远持续着一种崇高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既然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到自己的班级,就要对每一个孩子负责,对得起孩子和家长,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王雅琪说道。从教多年来,她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喊破噪子,不如做出样貌,要想正人,必先正己”。所以,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她总是以自我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注意点点滴滴言行的影响。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能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因此,在平时与学生相处的时时刻刻,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要学生做到的,老师先要做到,做好学生的表率。在平时,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那么她也会主动跟学生问好,说谢谢你等礼貌用语,孩子也会自然地用礼貌用语来回答了;当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时,她没有指手划脚、拈轻怕重,而是拿起扫帚和学生一起扫地;当叮嘱学生遵守纪律时,她首先做到了每天坚持早到校和学生一起早读……
“作为教师,要播洒爱心,滋润学生心田,学生感到温暖了,也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她说,每天学生到校后,先“察言观色”一番,看到哪位同学身体不舒服,就迅速联系家长带孩子去看医生;看到哪位同学有烦心事,就利用课间及时化解他们内心的小疙瘩;天气转凉,就要随时提醒他们注意保暖,加强锻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持之以恒地帮助他们,花力气使他们学习成绩赶上来,尽可能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教学中,王雅琪潜心钻研教材,反复研讨新课标,阅读教学刊物,坚持业务自学,认真做好笔记,广泛汲取营养,及时进行反思,转变教育观念,捕捉新的教学信息,勇于探索教育规律,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在学校同事的热情帮助下,王雅琪的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被评为渭城区优秀教师,小学语文《黄山奇松》优秀案例设计荣获陕西省优秀教学评选二等奖,教学论文《用爱点亮学生心中的迷灯》《快乐学拼音》等多次获奖。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王雅琪付出的是汗水,然而收获的是那一份份沉甸甸的果实。用平凡孕育未来,在平凡中执着追求。(E)②
新闻推荐
秦都公安 为群众上门办理出境业务 此举在全省出入境系统尚属首家
本报咸阳讯(邵渭滨记者陈奋翔)“平时工作忙,一直没有时间去办,你们能上门提供服务,真是太好了。”咸阳红螺湾大酒店的安保部主...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