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范秋艳 高依 实习生 朱瑞娟 李逸
又是一年银杏金黄的季节,又是一场满载收获的盛会。
2019年5月10日至15日,由咸阳市政府主办、省商务厅指导,市商务局、秦都区政府、渭城区政府、咸阳市饭店协会承办,各县市区政府协办的丝路咸阳·2019面食博览会圆满举行。这场融入美食、文化、经济、交流、发展的盛会,是咸阳传播地方特色饮食文化、联手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共建“国际面食名城”的良好契机,更是咸阳乘借丝博会东风、发展促进咸阳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努力推动咸阳市供给侧改革和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难得机遇。
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在这种力量的推动下,咸阳高质量发展的恢宏篇章已经徐徐开启。
精心筹备 彰显咸阳实力
咸阳是农耕发祥地,咸阳面食甲天下,每一种面都是咸阳人与天地的灵魂契约,彰显着“面冠九州、通吃天下”的豪情满怀。
历时6个月的精心筹备,本次盛会共有来自全市100多家商家企业参会,集中展出面食制作51种,面品展销58种,面食展览共计130种单品。主展区设在关中风情浓郁的福园巷子内,同时在城区内的古渡驿、袁家村、北平街、中山街等处设立分会场。县市区各会场设置临时展位,推广县市区以面粉为主食材的小吃、糕点等面品展销。同时,在福园巷子内搭设面食摊位,现场展示销售本地餐饮企业以面粉为主食材的面食品类,老百姓在欣赏各大餐饮企业拿手绝活的同时,还品尝了地道美味的面食佳肴。
亮点频现 诠释咸阳魅力
除了美食荟萃,盛会期间,还有以咸阳本地饮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16场文化演出、130多种文艺节目,美食与欢歌融合,专业歌舞与民间艺术辉映,让现场群众充分体验美食与文化的双重盛宴。
在开幕式上,咸阳市政府同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今后咸阳市将与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共同打造和提升咸阳国际面食名城。
为弘扬陕菜品牌,传播大秦故都咸阳地方特色饮食文化魅力,活动现场发布了用时半年编辑汇总的《大秦故都——咸阳美食地图画册》,里面包含200多道咸阳的大菜小吃,充分展现咸阳独特的风味小吃和特色面食。
在咸阳面食产业发展论坛上,来自北京、西安、咸阳的政、商、学界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思考探讨了咸阳面食,并交流了面食产业发展的经验,共同为“发掘大秦故都面食文化争创咸阳国际面食名城”出谋划策。
媒体聚焦挖掘咸阳潜力
此次盛会充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得各自优势,多角度、全方位挖掘咸阳潜力。网络大V新闻团队、国内外美食达人、抖音、直播等网红团队纷纷聚集咸阳,与网友共同体验咸阳大秦面品的文化魅力,用全媒体力量向国内外餐饮企业和广大市民、游客等消费群体,推介咸阳特色面食名店、面品名吃,提升全市知名度和影响力。据不完全统计,微信、微博、抖音、头条号等平台发布盛会稿件(或视频)120余条,综合阅读量80余万次。
硕果盈枝 催生咸阳动力
以面兴业以面惠民,打造“世界面食名城”。丝路咸阳·2019面食博览会作为第四届丝博会的重点内容之一,历时六天,成果丰硕。福园巷子、秦都区古渡驿、渭城区凤凰广场及北平街人流量不断增加,销售额一再攀升。
据不完全统计,作为主会场的福园巷子,较平日日均客流量增加10万人次,实现销售额220万元。秦都区分会场累计接待群众和游客5万人,实现销售额27.5万元。渭城区分会场累计接待群众和游客22.8万人,实现销售额152万元。实现消费水平与口碑双提升。
在丝路咸阳·2019面食博览会上,每一种面品都承载着咸阳人的秉性特质,每一种面食都书写着咸阳人的饮食春秋。
咸阳古渡,渭城朝雨,有着水汽润泽的咸阳是面食爱好者的天堂。咸阳正是牢牢把握住了发展机遇,用足用好用活自身优势,通过咸阳面食文化、故事、典故,打造宣传咸阳的金名片,修筑面食产业发展的快车道,提升咸阳面食品牌影响力,全力积极争创“国际面食名城”品牌。(D)④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李军朝 刘计划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符备战)5月28日晚,由咸阳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财政局、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各县市区委...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