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咸阳 今日兴平 今日三原 今日泾阳 今日武功 今日乾县 今日礼泉 今日永寿 今日彬县 今日长武 今日旬邑 今日淳化
地方网 > 陕西 > 咸阳市 > 今日咸阳 > 正文

得人才者成大事 □司从建

来源:淮河晨刊 2019-06-06 01:03   https://www.yybnet.net/

一个国家或是一个组织,只要涉及到管理,就有一个如何选人用人的问题,无论古代还是当下,概莫能外。

汉高祖刘邦,在识人用人上极具天纵之才。秦朝灭亡以后,楚汉开始争夺天下。当时的刘邦与项羽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刘邦出身市井,读书不多,而项羽乃名门之后,将门虎子。楚汉相争初期,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刘邦都不能与项羽相提并论。有个事例很能说明问题,在各路起义军队进攻秦的时候,曾有个共同约定,谁先进入秦都咸阳谁就为王,但刘邦首先攻入咸阳以后,对项羽的势力有所忌惮,不敢擅自称王。被军力不如自己的刘邦先入了咸阳,项羽心中大为恼火,便欲除之而后快,在鸿门摆下宴席,邀刘邦前往。刘邦虽然明知危险重重、暗藏杀机,但别无选择,只有硬着头皮前往参加,以作缓兵之计。宴会上,项羽谋士范增令项庄舞剑,欲刺杀刘邦。项伯急拔剑起舞,以身掩护,后刘邦部将樊哙带剑执盾闯入卫护,刘邦得以死里逃生。当时,刘邦对项羽的畏惧,双方实力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世事难料,历史往往就是这么极富戏剧性,一介草莽咸鱼翻身,最终打败了强盛之师。楚汉相争的结局出人意料,项羽兵败垓下,穷途末路,自刎乌江;刘邦后来居上,得了天下,做了皇帝。无论从出身还是实力来看,刘邦都远远不及项羽,两者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判若云泥,但为何刘邦能以弱胜强,一举打败实力强大的项羽呢?原因当然有很多,但追根溯源,则在于识人用人,刘邦知人善用,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集聚了一批能人异士,使自己日渐强大终成大业。

公元前202年,刘邦定都洛阳。一天,刘邦在洛阳南宫宴会群臣,酒酣耳热,感慨良多。回首自己出身卑微,却能一路披荆斩棘,终成帝王大业,实属不易,感到志得意满。正在兴头上,他让群臣说一说楚汉相争自己获胜的原因:“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而且预先声明要讲真话,畅所欲言,不必隐瞒。群臣回答各异,“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刘邦听完说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

刘邦的这番话道出了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人才。刘邦把成功归于张良、萧何、韩信,说他们才是人中豪杰,说明他不仅有自知之明,而且有知人之智。反观项羽,恰恰输在了不懂得用人之道上。当初项羽兵强马壮,声名远播,吸引了大批文武干才纷纷投奔于他。按理说,群贤毕至更有机会坐天下,但遗憾的是他驭人无方,很少委以重任,最终导致这些能人改弦易辙,硬是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击败项羽的大将韩信,开始投在项羽帐下,仅被委任为执戟郎,充当卫士,这才背楚向汉,经萧何力荐被刘邦拜为大将,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淮阴侯。刘邦的谋士陈平,同韩信一样,也是从项羽处转投汉营,为刘邦所重用。连项羽最得力最有才识的谋士范增,也仅仅是得到了他的尊重,却始终得不到他的信任,项羽对他一直存有戒心,经常不纳良言,最后中了刘邦的离间计,气走了范增。

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所任者得其人,则国家治、上下和、群臣亲、百姓附;所任者非其人,则国家危、上下乘、群臣怨、百姓乱”。拨开历史的重重帷幕,我们可以看到,有多少人因知人善用而功成名就,又有多少人因用人不当而一败涂地。齐桓公重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增强国力,成就了一番春秋霸业;刘备以隆中对识得诸葛亮,而得“三分天下”之势;唐太宗用独到的“择人”之术,铸就了万国来朝的“贞观之治”……隋文帝用人失察,选错接班人,仅二世而亡;曹操“以貌取人”失西川,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赵括纸上谈兵不知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人才是第一资源。关于如何知人善用,我国古人有过非常深刻的论述。孔子对于如何用人做过这样的论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也就是说,有德的管理者不会因为某些人话说得好听就提拔任用他们,也不会因为某些人一时犯有过错就废弃他们正确的言论。孟子的人才管理思想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进贤必慎。所谓“慎”,就是要认真、详尽地考察,考察结论不是“左右”亲近说了算,也不是“诸大夫”说了算,而是要听取广大“国人”的意见。荀子认为,任用人才切忌以亲疏远近为标准,而应做到“内不可以阿子弟,外不可以隐远人”。在他看来,选择人才如以亲情为标准,即会导致国家灭亡,只有做到“不恤亲疏”,“不恤贵贱”,“唯诚能之求”,广泛选择贤能之士,才能使国家强盛。

我国古人对于用人的标准,对于今天来说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国以人兴,政以才治。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人,是一个导向问题。好的用人标准会使好的工作作风蔚然成风,形成人人努力干,个个争上游的良好氛围;而不当的用人标准,则会使偷奸耍滑、投机取巧者大行其道,形成乌烟瘴气的恶劣环境。在选人用人上,必须彻底根除个人私利,一切以有利于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人唯贤,以德为先,“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唯有如此,才能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我们的事业才能有所依托。

新闻推荐

咸阳召开政法工作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

本报讯(赵凯记者郭朝霞)5月31日,咸阳市召开市委政法工作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会议传达了省委政法工作会议、全省扫黑...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得人才者成大事 □司从建)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