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高强
从“崭新的连号五毛钱”到如今“数张百元大钞”,从传统方式磕头领取红包到如今的新颖方式摇晃一下手机领取,发压岁钱这一重要习俗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除夕夜,在乾县王村镇,66岁的曹盛德一家其乐融融,祖孙三代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餐桌前,吃着团圆饭,看着春晚,欢声笑语洋溢整个房间……这个年夜饭不同于往年,这是他们家人团聚得最齐的一次,远在上海的儿子带着妻儿回来了。年夜饭后,曹盛德老人拿出早已准备好的2个红包,发给家里5岁的双胞胎孙子。说起压岁钱的意味,孙子曹轩翰思索了一下,开心地说:“收到压岁钱很高兴,这是爷爷对我们的祝福和爱,我们要努力学习,快点长大,报答亲人回报家乡。”看到父亲给儿子每人500元的压岁钱,34岁的曹小池打开了话匣子,说起了自己当年领取的压岁钱——崭新的连号五毛钱,他告诉记者,“在农村,比较讲究传统习俗,我们要先向长辈磕头行礼,表达尊敬,然后领压岁钱。”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如今新的风尚给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压岁钱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殷切期望,压岁钱的金额变化也体现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
吴大运是王村镇上远近闻名的“能人”,什么农业新技术、新鲜事儿他都知晓。他和家人正在吃年夜饭,手机一声“叮咚”,他急切地拿起手机,看到屏幕上远在深圳的小儿子的视频电话,熟练地向右一滑,接通了视频,小儿子一家三口满脸笑容地拜年,吴大运把手机摄像头扫向餐桌,用一口浓郁亲切的关中方言说:“桌上摆满了你们爱吃的凉菜、热菜、点心,还有我们家年年必不可少的‘吉庆有余’。”吴大运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屏幕,看着远在外地的一家三口,叮嘱儿子儿媳努力工作,盼望明年早点回家,最后要给小孙子发压岁钱。“虽然你们没回来,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手机发红包。”这是吴大运所骄傲的,精通手机,像开拖拉机一样,是他手中的“新农具”,他发了一个红包,“他们摇晃一下手机就可以领取咧。”吴大运家里的微信群今年格外热闹,他是“我爱我家”“幸福大家庭”群里的活跃分子,除夕夜群里下起了“红包雨”,大家发红包、抢红包,乐享新年的幸福时刻。
从“崭新的连号五毛钱”到如今“数张百元大钞”,从传统方式磕头领取红包到如今的新颖方式摇晃一下手机领取,压岁钱的金额也逐渐增多,但年味的“仪式感”却未曾改变,发压岁钱这一传统习俗所蕴含的深刻祝福和期望未曾改变。(B)⑧
新闻推荐
记者韩永国通讯员王婕文/图1月30日,2019咸阳市迎新春锣鼓唢呐秧歌腰鼓集中展演活动在清渭楼美术博物馆广场举行。咸阳市委...
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