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新闻 兴平新闻 三原新闻 泾阳新闻 武功新闻 乾县新闻 礼泉新闻 永寿新闻 彬县新闻 长武新闻 旬邑新闻 淳化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咸阳市 > 乾县新闻 > 正文

60余载行医路一片丹心映杏林 记“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代表张学文

来源:陕西日报 2019-03-22 07:18   https://www.yybnet.net/

84岁高龄的张学文(左)依然坚守在中医教学一线。本报记者张丹摄

本报记者张丹见习记者田锡超

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大医精诚》篇,论述了医德的两个方面: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要有高尚的品德,必须发恻隐之心、救含灵之苦。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终身教授张学文,正是一位这样的“国医大师”。

张学文悬壶济世60余载,执教50余载。他时刻铭记“对病人似亲人”的祖训,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药王”孙思邈所推崇的“大医精诚”。

“喂,你好,我明天上午在。那你从乾县过来……”3月17日,一通电话打断了采访。张学文告诉记者,像这样在休息时间打电话预约就诊是常有的事。

从医生涯里,张学文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在中医急症、温病学、疑难病、活血化瘀等诸多领域潜心钻研,对“毒瘀交夹”“水瘀交夹”“痰瘀交夹”“气瘀交夹”“颅脑水瘀”等病机理论的认识具有颇多创新,自成体系。他力倡“脑当为脏论”,主张建立中医学的脑脏系统,提出“颅脑水瘀证”的新观点,治愈了诸如脑积水、中风等疑难脑病,使许多现代医学无法医治的脑病顽症患者重获新生。

20多年前,一位家长带着头颅肿大、眼睛直视不能转动的孩子见到张学文,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原来,他们跑遍当地所有医院,都救治无果,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了张学文。张学文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活用麝香开出一服改良药方。孩子服药后,病情好转,不久便痊愈了。

张学文还尝试创新给药途径,将临床证明的有效药方通过实验改成了中药静脉滴注剂、肌肉注射剂、肛肠灌注剂等剂型,使药效更加突出,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也正因为如此,时年74岁的张学文,成为西北地区首位“国医大师”。

在病人眼中,医术精湛的张学文不仅是位“神医”,更是位“仁医”。有人不远千里从上海、新疆等地赶来找他看病。面对远道而来却没排上号的病人,张学文总会热情接待。

张学文诊治的病人中,有一半来自农村。“有些农村人看不起病,实在扛不住了才到医院来。”每每看到患者手中厚厚的诊疗病历,张学文总是想方设法为患者寻求最便宜、最有效的药。

前不久,患者家属郑素专程从外地来看望张学文。她告诉记者,30多年前,她父亲先后6次来找张学文看病。当时在得知她家生活困难的情况后,张学文免费为她父亲治疗。虽然她父亲已于不久前去世,但这份恩情她一直铭记于心。

如今,张学文已经84岁高龄,依然活跃在中医临床一线。他不仅应邀参加“香山论坛”“珠江论坛”等国内高层次学术会议,开展学术讲座百余场,甚至远赴韩国、日本、美国、马来西亚、英国、加拿大等地参加学术交流。张学文还担任美国中医公会等多个国际组织的学术顾问,扩大了中医药的国际学术影响力。美国针灸医师公会曾多次邀请张学文去美国定居坐诊。张学文说:“我讲学带徒可以,但要去美国定居就算了。我离不开祖国,离不开故乡,我就想一辈子在咸阳为老百姓看病。”

新闻推荐

乾县90多家单位绿乾陵

本报讯(张庶凡实习记者崔亦馨)3月12日,乾县县级机关、社会团体90余家单位1800名党员干部、志愿者和乾县第一幼儿园200名小朋...

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60余载行医路一片丹心映杏林 记“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代表张学文)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