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天地间,有河就有桥。桥是架在河水上空的建筑物,是方便人畜车马通行的道路和途径。桥的历史也很悠久,因为人要过河就需要有桥,大河需要大桥,小河需要小桥,小溪小沟可以大步跨越,所谓横流飞渡的事,也需要依赖桥台铁索缆绳才能成功。
一条古老而又弯弯曲曲,溪流潺潺、绵延百里的清河,活端端地把三原县城分割成了南北两块,河水自西北向东南汩汩流淌。远古的清河啊,似巨龙一般!性情狂暴,桀骜不驯,迸发着原始的冲动和野性,要想在它的身上凌空造桥谈何容易!
旧时,在清河的上游,河岸时窄时宽。在河岸较窄处,无论是主流还是支流,倒还是有着许许多多的桥。比如木桥、石桥、板桥、土桥、栏桥、浮桥、卧桥、铁桥等等,甚至在更窄处支着裂石,方便人们行走,可谓创意新颖,品种多多,犹如八仙过海,各自尽职尽责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和职能。
其实,县城北边的清河最早有两座桥,一座是古龙桥,另一座是临履桥,建造都非常简单。龙桥,属于三眼石拱桥组成,临履桥由一二原木横担南北,人能安全过河就成,完全讲究实用。史料中记载的三原龙桥,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后曾经几次维修扩建,最后桥面全铺有石磨石板,两边设有石拱栏杆围墙,桥长达百米,宽约4米。整座大桥,造型美观大方,美感强烈,画栋雕梁格外华丽,颇有点名气。然而,此桥在上世纪80年代被一座宏伟的吊桥压于肚下,却并无损坏。建设,不能破坏历史的文化载体和大自然的原始生态,每项建设都应该慎思追远,富于远见,不能盲目从事。临履桥,上世纪七十年代扩建,后又重新改造,并行两座,与南北河岸持平,双行四车道,长达百余米,宽约二十米,两边有人行道和护栏杆,属于现代化钢筋混凝土构造,虽然没有龙桥的古老与美丽的传说,但它的建设要比龙桥宏伟得多,宽敞得多,娇艳得多,一下子把三原县城连在了一起,也把三原县的大灌区、小灌区和塬区紧紧连接成了一个整体,成为了三原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的大动脉,这是三原建设的辉煌所在,也是三原人民的骄傲所在。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三原的现代化城市规模越来越大,现代化的桥梁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美观实用,简洁大方。近几年,不但在上游修建了驰名的西郊水库,还在下游正在建设一座更长更宽、质量更高的池阳大桥。桥桥飞架南北,城内的立交桥直通东西,地下的过街桥处处通畅,三原的脚步走在桥上,留在桥上,飞在桥上,桥上那灯火、那诗意、那歌声,韵味悠悠长长。(C)④
新闻推荐
吴秀仓在爷台山主峰,义务为游客讲解爷台山保卫战的经过。吴秀仓上街参加国防教育宣传活动本报记者杨波海通讯员张建宁有一种爱发自肺腑,有一种奉献叫做无私。离开部队转业到地方至今40多年,曾参加过...
三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