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栏里即将出槽的100多头生猪,三原县新兴镇五爱村的张新华格外开心。今年春季的大风吹走了她家的大棚,几万斤粮食被迫露天堆放,就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村上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给她贷款2万元,她很快修补了大棚,解了燃眉之急。“我才买了60多头猪崽,准备扩大饲养规模,有村上互助协会的帮扶,我的信心更大了。”张新华满怀信心地说。其实,自2009年以来,正是在扶贫互助资金的帮助下,张新华的养猪场才能由小到大,由弱而强。“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使该县贫困农民迈出了脱贫之路的第一步。
2009年,该县选择了嵯峨镇樊河村、新兴镇五爱村、马额镇马西村、西阳镇孙家坡村和鲁桥镇北坡村为扶贫互助资金试点村。按照“民借、民用、民受益”的总体要求,坚持政策扶持、村有民用、有偿投放、滚动使用的原则,积极创新扶贫模式,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果,努力实现贫困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截至目前,5个村都组建了扶贫互助协会,共有435户、1958人参加了扶贫互助合作社,占农户总数的46%,其中贫困户入会106户,占贫困农户总数的18.2%。
对在互助资金的支持下发展传统产业,走上增产增收之路的五爱村支部委员杨正德有着最深切的体会。2009年8月,在村党支部的牵头下,五爱村成立了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当时互助资金协会是个新事物,群众还存在很多顾虑,两委班子带头入股,为让群众掌握互助资金的有关政策,村上印制传单,干部入户宣传,使互助资金的政策家喻户晓,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群众入1000元的股,可以贷款5000元,只有5厘利息,年底还可以参与分红。现在全村由原来的100多亩菜地发展到葱地500多亩、芹菜地300多亩,要求入股的村民越来越多。”说起这些,杨正德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嵯峨镇樊河村自然条件差,资金缺乏是阻碍贫困村民发展经济的“拦路虎”。银行贷款门槛高、手续繁使许多农民致富无门,而互助资金放贷快、利息低的特点开启了很多村民致富的大门。村民樊正忠有养牛的经验,协会通过与上级沟通和全体成员表决的方式,为6个入股1000元的特困户把贷款额由5000元放大到了一万元,现在,樊正忠已养殖10头秦川牛,年收入2万元。村上的互助资金已由协会成立之初的40多万元发展到现在的120多万元,养殖小区肉牛存栏200多头。
截至目前,该县扶贫互助资金项目已支持农户发展养殖肉牛350头,种植大葱1500亩,养猪202头,苹果套袋540亩,扶持发展大棚菜30多座,购置小型农机10辆。项目已累计借款246户、123万元,其中贫困户借款63户、31.5万元,累计还款103.7万元,占累计借款总额的84%。(D)④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国华)今年上半年,三原县财政部门始终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紧紧围绕全年2.92亿元的财政收入奋斗目标,积极投身于财源建设,加快税源培植步伐。密切与国地税、各镇及发展服务中心等征管部门协同配...
三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