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恕(1415-1508)字宗贯,号介庵,晚号石渠,陕西三原县人,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一生历仕40余年,官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是明朝前期著名的清官、廉吏和谏官,后世对他有极高的评价。王恕一生为官廉洁奉公,《明史》称赞其为:“刚正清严,始终一致”,而在民间则有“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的赞誉,他的为人是我国古代廉吏的楷模,晚年的王恕回归三原故里,致力于理学研究,成为“三原学派”的创始人,为明代时期的西北诸省培养了众多人才。
敢于直谏 不畏权势
王恕32岁考中进士,他学识渊博、秉性刚直、直言不讳,史书称赞他说:“凡是应该实施的事情,他都不计较个人成败也要去实施,凡是应该直言的话,他都不在乎个人利害也要表达。”王恕经常义正言辞不知回避,曾21次应诏陈言,39次上书建议。当时民间有歌谣传唱:“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其敢说真话、不畏权贵,有时甚至得罪皇上、冲撞朝臣,以至于在成化、弘治年间不得不先后34次被迫上书自求隐退,实为一铁颈老陕。
成化年间,南阳、荆襄流民造反,王恕与白圭率兵弹压并很快稳定局面。他一面严束部队不许滥杀无辜,一面上书奏请皇帝分田给牛赈济流民。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从此江淮一带的百姓安定生活,再未发生事端。有一次,江淮地区的河道塌方拥堵,朝廷派王恕负责治理,在治理河道时,他发现山东民众因灾荒而发生生活困难时,于是请求朝廷消灾减免山东一年的租税,由此民心大振,治河热情高涨,工程创出前所未有的优良质量。
王恕任扬州知府时,为官清廉、家教有方,他“指窖止贪”的故事,充满了智慧。为防其子日后做朝中“硕鼠”,王恕引其子到后宅,指一处说:“这里是藏金的地方,有一窖金。”指另一处说:“这里是藏银的地方,有一窖银。”王恕死后,其子按图索骥,结果均是空窖。王恕之子由此豁然醒悟,始终秉承了清廉的家风。有一次,扬州发生大饥荒,王恕当机立断,立刻开仓放粮,赈济百姓,随后他才上报朝廷,如此行事依照当时的明朝律例应当斩首,可以说王恕冒着生命的危险挽救了灾区百姓的性命。在任职期间,他经常按照情况减少租种官田的农民租税,加大了侵占民田豪强的纳税数额,受到了百姓和商贾的一致肯定赞扬。
秉公执法 保境安民
成化十二年(1476)王恕被任命为右副都御使巡抚云南,此时的云南为皇帝宠信的太监钱能镇守,此人以为皇帝采办为名,中饱私囊危害云南,地方官员对他敢怒不敢言。王恕到达云南之后,严惩了钱能,并把其罪行上报朝廷,立主处以刑罚,他在对皇帝的奏折中说:“钱能在云南胡作非为,陛下为何因爱惜钱能,而不顾边疆由此招致的祸乱?”为此,明宪宗惩治了钱能,让王恕掌管都察院,参与机密要务,王恕在云南前后历时9个月,除了弹劾钱能之外,还对云南进行了全面整顿,使云南政令畅通、繁荣富庶。
对于皇帝身边的作奸犯科之徒,王恕都予以弹劾。有一次,皇帝身边的宦官王敬到南方,为宫中采购药物、珍玩,一路上耀武扬威、骚扰百姓、污辱官吏。到苏州后,他又指使以妖术骗人的党羽召集书院学生画妖符,引得学生哗然。事情传到王恕那里,他非常气愤,立即上书皇帝请求惩办王敬。王敬自恃宦官权威,反诬告王恕和苏州知府孙仁。王恕一连上了三道奏折弹劾王敬,为孙仁鸣冤。明宪宗最终将王敬斩首示众。那个时候,普天之下没有能让王恕怯阵的,连受宠的太监都敢动,这在东厂、西厂猖獗的明朝,实在算是“胆大包天”的拼命三郎,不过拼命凭的是法理正义,在无违法乱纪之时,宽厚包容才是王恕的性格。王恕一生秉承这种博大的精神,最终使他的事迹在明朝的历史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兴学著书 培养人才
晚年的王恕以太子少保的身份退休,明孝宗即位后,重新启用了王恕,他励精图治、奋发有为,扭转了整个大明王朝腐败的局面,孝宗在位十八年,使明朝出现了“弘治中兴”的小盛世,此盛世之功王恕应居首位。除了参与朝政决策外,王恕在晚年还经常为明孝宗讲经论道,有时天气热休假时,他仍按时把准备好的讲义送入宫中,供皇帝阅览评析,不断影响并引导皇帝积极作为、奋发向上。弘治六年(1493),已经77岁高龄的王恕请求辞官获得批准。
王恕为官四十余年,他在参政、施政、议政的同时,非常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他不拘一格地推荐了耿欲、彭绍、周经、张悦、刘大夏等经世之才,这些人后来都成为明朝的中兴之臣。《明史》评价说:“弘治二十年间,诸多正直之臣充满朝廷,大家各尽其职,朝纲得到了治理,以至于呈现出极盛的局面,这完全是王恕的功劳”。王恕辞官回家后,和他的儿子王承裕,在三原县老家创办了宏道书院,开坛讲课、教书授徒、传道解惑之余,著书立说,成为关中三原学派的创始人。这一学派继承张载经世致用和“四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思想,主张重气节、厚风土,倡导正直的气质和淳朴的风格,对明清学术界和后世陕、甘学子影响甚大。
王恕的著作丰硕,著有《历代名臣谏议录》、《王端毅公奏议》、《石渠意见》等文集,此外,他还搜索、遴选了三原乡土资料,为《三原县志》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地方资料。正德三年(1508)四月,王恕寿终正寝,享年92岁,朝廷为表彰其功德,赐其谥号端毅,“端毅”二字,就是对王恕一生宽厚包容精神的准确褒奖。王恕秉承咸阳人特有的耿直的性格,对明朝中期历史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如今,虽然几百年过去了,可王恕的这种包容、宽厚的精神却延续了下来,他的这种精神,永远值得关中儿女学习,可以说,三原有王恕,不仅是咸阳的骄傲,也是陕西的骄傲。(C)(5)
新闻推荐
本报讯(谢效民余亚锋)今年,三原县共纳新农民党员177名,其中97人为高中以上学历,105人为本村乃至本镇的致富带头人或乡土人才,分别占纳新农民党员总数的54.8%和59.3%,与往年相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
三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