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住进新房心花怒放。本报记者 李军朝 摄
本报记者 吕聪 孟利明
“一个多世纪的梦想,我们这一代实现了,我们终于从地底下搬了出来!”三原县嵯峨镇屈家村村民师保阳乐得合不拢嘴。从“平地见炊烟、忽闻鸡犬声”的地下土窑,到混凝土结构、道路平坦四通的新居,这里的村民见证了旱腰带往日的贫穷,也见证了新农村今日的可喜变迁,他们戏称自己是过着城里人生活的农民。
建于1887年的老宅,年久失修,留下的只是贫穷落后的苦涩记忆。师保阳推开老宅的门,面对记者有些激动:“前几天我们搬了新家,这是我们曾经想都不敢想的事。”2010年,屈家村加快“三告别”步伐,将居住在土窑洞、边坡地带的群众整体搬迁,统一规划、科学选址,高标准建设移民新村。近日,125户村民喜迁新居。
“谁能想到咱农民在家也能洗上热水澡?你看,村里的妇女衣服都穿得艳咧!”80岁的程志林老人兴奋地说。村民搬家不仅领到2万元的补贴,每户还装上太阳能热水器,水、电、路配套基础设施的健全,让村民们感叹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村支部书记屈育朝说,荒废的土窑进行复垦,全村人均耕种面积从不足0.5亩增至近1亩,仅此一项人均粮食又增收400余公斤。
同时,村民的收入也逐年增加,上世纪90年代全村人均收入1000元/年,现已超6300元/年。除复垦增加耕地面积外,村里超过60%的村民在嵯峨镇政府的鼓励下外出务工。作为三原县唯一的山区镇,嵯峨镇坚持以扶贫开发为中心,实施移民搬迁及“三告别”工程1475户,建成移民新村12个,并配套各种基础设施。此外,镇上通过组织技能培训、搭建用工平台等,全镇有6000名村民外出务工,人均打工年收入2万余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静)1月8日三原县高渠中学全体学生在校篮球场举行了精彩的拔河比赛。此次比赛展现了学生们的集体风采,通过拔河比赛发扬团队精神,增强凝聚力。本次比赛共有16支队伍参赛,男女生各8队,每队15人...
三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