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李巨)渭城区今年把更多的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坚持把民生保障的重点放在社会底层和弱势群体上,投入6亿元实施民生项目203个,为群众办实事20件,切实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该区着力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投入1.1亿元,启动建设文林学校及幼儿园、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工程;投入1300万元,推动咸阳中学创建省级示范高中;投入1300多万元,全面落实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村卫生室补助经费,推进药品“三统一”工作;投入200万元,全面落实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政策;投入200万元,保障农村母亲健康、优生促进和计生贫困家庭创业三大工程顺利实施;投入450多万元,建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个、村(居)文化活动室20个、农(居)民体育健身工程8个、镇办级社区服务中心(站)5个;投入500万元,加快公益性公墓建设,鼓励群众文明节俭办丧;投入800多万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4个,解决6500人不安全饮水问题,并硬化村内道路20公里,有效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
同时,该区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300元,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6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20元;积极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6万人次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先后投入600万元,全面落实创业培训、公益性岗位等补贴政策;投入2.7亿元,新建公租房800套、限价商品房800套,新增发放廉租房补贴800户以上;投入770万元,强化社会服务体系,加快区级敬老院、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生活幸福,积极实施弱势群体关爱工程,关心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孤残流浪儿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消除后顾之忧。 (B)⑧
本报讯(赵建)今年,三原县将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2亿元,集中力量为农村群众办好十件实事,改善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创造有利条件。
10件实事包括完成小道口水库供水工程;实施农村电网改造项目;实施浊峪河鲁桥至西阳段防洪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项目;实施三独路、三方路改建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和移民搬迁项目;实施农村供水工程;实施农机综合示范区项目;实施3万亩土地复垦整治项目。
同时,三原县还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建成小麦玉米高产一体化示范方4万亩,新发展设施蔬菜2万亩,建设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园3个,实施优质苹果基地县建设,新栽核桃、石榴等杂果1万亩,新建规模养殖小区6个,努力建成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区,全面提升生活服务基地建设水平。(B)⑦
新闻推荐
三原县红原学校李兴卓今天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也是我当语文老师的第一天。走在去学校的路上,感觉每一个事物都是那么美好而又新鲜,正像那首歌唱的一样:“太阳当头照,花儿对我笑。”“丁零零、丁零零…...
三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