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桂华 本报记者 薛璐
“挂了一瓶水,现在肚子也舒服了,也不拧着劲的难过了。花了33块钱,合疗就给我报了24块钱,还不用跑老远去城里的大医院排队,花钱少不说,省事人也少受些罪”。近日,家住三原县陵前镇上河村的72岁王双琐老人,因肠胃炎突发在家门口的上河村卫生室就诊,卫生室大夫在给老人做了认真检查后开药、打针,病情明显得到缓解,老人高兴地告诉记者。如今,三原县村村落落的普通群众都有像王大爷这样的亲身体会,小病门诊就医不用出村,合疗给以直补报销;大病住院手续简便,合疗报销程度高。
门诊统筹让农民小病就医不出村
三原县于2009年7月启动实施了新农合门诊统筹试点工作。按照择优试点、稳步推进的方式,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规范一批再新开一批的原则,先后分四批在全县14个卫生院、301个规范化村卫生室中开展新农合门诊统筹工作。截至目前,全县有业务能力的301个规范化村卫生室已全部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平均每村设有定点卫生室1.47个,每个村卫生室服务参合群众约1072人,实现了全县镇村级门诊统筹的全覆盖。4年多来,累计在家门口服务门诊参合患者93.8万人次,补偿门诊医药费用1741.23万元,满足了全县31万多参合群众小病不出村就近就医的需求。
智慧新农合让群众就医咨询报销更方便
去年,三原县政府一次性投资80万余元启动智慧新农合建设项目。项目启动后,群众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住院治疗时可根据相应的功能模块进入报销流程,系统自动读取信息进行报销结算,保证了数据的完整准确和方便快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使参合群众明明白白看病消费及合疗报销。参合农民还可通过翼卡通,在原有合疗本的功能上,实现农合就医报销、保健咨询、合疗政策宣传、医疗保健信息订阅等增值功能,持卡看病更为方便。智慧新农合项目的实施,不仅使三原县新农合监管环节得到了加强,而且实现了新农合管理由扩大范围向提升质量的转变。
技术转诊切实减轻群众医疗负担
为了引导参合群众理性就医,切实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2013年,三原县全面推行新农合技术转诊制度。针对参合患者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不能确诊和确诊后无条件治疗的,由县医院等五家首诊医疗机构出具转诊手续前往上级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另外,针对患有恶性肿瘤、白血病、耐药结核病、重症精神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肾衰竭、感染性艾滋病、心脑血管介入手术等特殊重大疾病需长期在省市级医院治疗的可就近选择省、市新农合定点医院住院就诊,无需办理技术转诊手续;在县外务工、探亲、上学等期间患急、危、重病的,也不需在县内办理转诊手续,可直接在外地定点医院住院治疗。
规范管理持续提升参合群众受益水平
据市合疗办对全市各县市区2012年新农合运行情况分析,三原县住院病人分布、住院病人受益面、住院次均报销额、住院实际补偿比、单病种比率、新农合基金使用率等主要管理指标均在全市领先。2012年度全县参合农民317394人,参合率99.8%。参合群众全年受益58.6万人次,受益率达184.7%,补偿医疗费用1.02亿元,其中住院补偿34944人次,补偿8709.04万元,平均补偿2492.3元;普通门诊、特殊慢病等受益55.1万人次,补偿基金1545.68万元。2012年,三原县被陕西省新农合协调领导小组评为全省新农合“三合理”工作先进县,新农合制度已然成为三原老百姓有病及时就医的保护伞,真正给三原农民带来了健康福祉。(F)②
新闻推荐
三原县鲁桥中心小学五(2)班向梦瑶有些事在有钱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在穷人家看来是比金子还要珍贵的,像我们家。2008年我过第六个生日,以前的生日都是爸爸、妈妈、奶奶和我一起过的,并且都会有一顿丰...
三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