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蓉
一直走的路如今走不通了,出入通行成了问题。
哪能讲清道理,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出入无门的8户居民找到了三原县人民法院。
原来,20年前,三原县某单位集资建房,郝阿利等8户居民按要求办理了相关的手续并建了房屋,居住在家属院内,一直经单位大门出入。
10年前,某单位出面将家属院墙外的农民生产路改建,让这8户居民改由此路通行。
去年,生产路的所有人——三原县兴隆村发出通知,禁止郝阿利等人通过改建的生产路,继而将路封堵。8户居民无法正常通行,生活、工作都受到影响,双方也为此发生口角,8户居民随即找到三原法院反映情况。
三原法院第一时间启动诉前调解机制,积极与兴隆村委会联系,向双方当事人阐明各自的想法与意愿,可是村委会以影响本组村民生产通行为由拒绝协商。
为使双方满意顺利调解,三原法院多次找到兴隆村村委会和8户居民家,从现实情况和法情民理入手,反复给双方讲道理、摆事实。
最终,在法院的不懈努力及主持下,双方达成诉前调解协议,由8户居民每户出资3000元共计2万4千元,支付给兴隆村二组作为出行道路的使用费,兴隆村二组出具正式收据交由8户居民,并立即开通道路便于通行,承诺以后不会再为此发生纠纷。
一段路就此畅通,双方和和气气地解决问题。居民郝阿利说,为了能让这条路畅通,法官们付出了辛苦的努力。路通到了百姓心里,就成了“民心路”,让他们相信法官能公平公正地为百姓作主。
5月6日上午,郝阿利代表8户邻居,拿着锦旗来到三原县人民法院立案信访大厅,为法院能够及时快捷解决他们的道路通行问题表示感谢。(D)(1)
新闻推荐
本报讯(孙永琳)三原县在开展“母亲健康工程”和“优生促进工程”中,提高服务意识,改变服务方式,变集中服务为经常服务,组织计生技术服务人员进村入户为育龄群众提供免费生殖健康检查和优生检查宣传服务...
三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