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新闻 兴平新闻 三原新闻 泾阳新闻 武功新闻 乾县新闻 礼泉新闻 永寿新闻 彬县新闻 长武新闻 旬邑新闻 淳化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咸阳市 > 三原新闻 > 正文

原点周刊陕西抗战冷娃

来源:华商报 2013-08-03 18:42   https://www.yybnet.net/

70多年前,数以万计的“陕西冷娃”以各种方式投入对日作战,用血与肉铸成“长城”,阻御日寇于潼关之外。

如今,健在的抗战“冷娃”寥寥无几,也都已是耄耋之年。抗战年代的腥风血雨,战后归来的半生坎坷,随着他们的讲述,一段用“铁”与“血”凝结成的历史重新浮出水面。

所有接受采访的老兵,对很多事情都不愿意提及,唯独对当年打日本的事情说得不厌其烦。

如此不停地说,老兵们只想告诉后人,那些抗战老兵的故事。

一场战斗结束

全连仅剩他

除了说“抗战”、“打日本”,其他事情,97岁的李天仁都提不起精神。

他儿子说,说来说去,都是那几件老事,说得多了,听的人也就少了。

李天仁却不管这些,他总是不停地,说经历的、看到的及听到的。

开拔前

他写信劝未婚妻改嫁

1937年11月8日,在太原失守的前一天,潼关遭到日军首次轰炸。

不久,日军兵临黄河岸边的风陵渡,潼关暴露在日军的炮火之下。

蓝田人李天仁此时已参军两年。没参军前,他在三原县当学徒时,因认为财主对徒弟不好,负气离开前去当兵。当兵后,改名李士魁,其实这是财主祖先的名字,以此给自己解气。

在部队,他努力练习射击,也正是因为枪法不错,很快,他被提升为国民革命军第98军42师247团1营3连中士班长。

此时,李天仁遇到了一件头疼事。家里给他安排了一门亲事,由于自己所在部队即将开赴战场,李天仁犹豫是去“打日本”,还是“娶了这门亲”。

为此,李天仁想了一夜。

次日,他给家写信辞掉婚事,“去了,就回不来了,咱不能误了人家……”他还用“一寸山河一寸金”向未婚妻说明自己的决心,并劝对方改嫁。

遭袭击

连队被日军围在中央

1941年9月份,李天仁所在连驻扎在平遥一个镇,当时接到命令向营部靠拢,然而,部队开拔没走多远,便遇上了大股日军袭击。很快,李天仁所在连便被围在中央。

“逃是逃不出去了,我心想,弄死一个日本人给我垫背,弄死两个我赚了……”李天仁说,他手里只有一挺捷克机枪,为节省子弹,他不断用点射攻击日军。

几个回合下来,子弹也打光了。李天仁环顾四周,身旁的战友一个个都已倒下,只剩下一个人。

搏斗中

背后遭鬼子暗算

李天仁砸烂机枪将零件丢进沟里,“打死,枪也不给日本人……”李天仁端起刺刀冲了上去。

迎面一个日本兵端着刺刀“咿咿呀呀”地冲来,刀口朝向他心口。李天仁侧身一闪,让过刺刀,这个日本兵的胳膊和枪正巧就进了他的左腋下,李天仁右拳用力砸日本兵的肘部,左臂夹住日本兵,又是一阵“咿咿呀呀”的叫声,枪掉了,他去捡,可刚捡起枪,另一名日本兵从他身后袭来,刺刀从口中穿出,一阵剧痛,李天仁昏死过去。

两个日本兵担心他没死,又在他身上补了一刀,看他不动弹,以为他死了,便离开了战场。

负伤后

老乡掩护他躲过敌人追查

李天仁渐渐苏醒,虽是贯通伤但无大碍,李天仁却不敢移动,他担心被发现,只能躺在尸体堆里,等待夜色降临。一名当地百姓救了他,并在老乡家休养了18天。18天后,他准备离开,这期间,差点被汉奸找到,幸得老乡掩护,他才躲过敌人的追查。

“当时战场周边特务、伪军特多,死倒不怕,我怕呆在百姓家,一被发现,人家全家要遭殃,伤没好,我就走了……”1942年,他随部队撤至宝鸡,8月他请假回家,发现未婚妻仍在默默等候。李天仁再次外出当兵,已是1943年,两年后,日本投降。

回家路上每走500米

路边都是战士遗体

93岁的陈世新仍贴身带着那张泛黄的黄埔学员证。

陈世新如同那张泛黄的黄埔学员证,承载着战争带来的伤痛以及背后融入的光荣。

入伍没多久 就上了黄埔军校

1937年,陈世新还是一名中学生,他选择成为西北军的一名普通士兵。当时,陈世新所在团里读过书的人很少,他又是个打仗不要命的家伙,入伍没多久的他便被团里选派到军校学习,“上军校,图的是不要学费,还能吃饱肚子……”

从此,“黄埔军校四分校17期步兵班学员”的称呼,伴随了陈世新一生。军校毕业后,陈世新被派往战场。

陈世新的记忆中,还没有抵达战场,战场恐惧的气氛已传来:由于汉奸告密,两车新学员在去山西前线路上,途经风陵渡,遭遇日本飞机轰炸,全部牺牲。

重回部队,陈世新的第一个职务是排长。

在一次战斗中,陈世新小腿被“三八大盖”穿了一个洞,在伤病中他升任连长。

一次伏击战

消灭日军300多

说起那次伏击战,陈世新至今激动不已,嗓门都要高几分。

“弄了他300多人……”陈世新回忆,日军为了控制晋城,准备占领城外南侧山头,一支先遣部队开路。陈世新的任务是赶在这支日军占领山头前设伏。

占领山头的陈世新部队呈“雁形状”展开,等待日军出现。

直到第二天,有战士发现了日军,随后,人数越来越多,粗略估计300多人。

战士们耐住性子,待日军逐渐进入射程之内,而陈世新用枪瞄准了站在最前面一个扛旗的日本兵。

“啪”的一声枪响,前面扛旗的日本兵倒下,与此同时,十几个手榴弹在进入伏击圈的日本兵中间炸开,步枪和机枪一阵猛射,日本兵倒下。

“我们端起枪就上去跟他们拼命,他们也上来拼命,我们喊,他们也喊……”冲进伏击圈内的战士,很快解决了300多日军。

简单清理战场,陈世新迅速撤离,没离开多远,日军飞机袭来,那个山头成为一片火海。

拖着伤腿

一路乞讨回户县

如此成功的伏击战斗相对较少,陈世新在日后一次日军轰炸中,左腿受伤、左耳失聪。

陈世新和一些伤兵坐上了一辆闷罐车回后方。在火车上,每走500米,都能看到战士们的遗体。“当时见的死人太多了,人都麻木了……”陈世新说。

火车停在距离西安几十里外,陈世新拖着伤腿一路乞讨,返回了户县家中。

即使记忆如此惨痛,陈世新说,当时回家的目的就是治好腿,然后“再回部队跟日本人干,我好歹也是个军官……”

陈世新没有等到腿好,1945年日本投降,从此他留在了村里。

叔侄三人上战场

至今仍有一人无音讯

战友或战死、或失踪、或病逝……如今在养老院生活,93岁的张翔生时常感到孤独。

他时常回忆那段过往点滴,他们一家叔侄三人在战火纷飞中的各自命运。

车站接新兵

接到“已阵亡”的堂哥

西安市灞桥区南牛寺村。抗战初期,张翔生、张福田及张景良等叔侄三人商议跟随抗日名将孙蔚如东渡黄河抗日。

“去的那天,村里敲锣打鼓送我们上战场,不做亡国奴,建功立业报国家……”

张翔生的堂哥张福田参加了独立47旅补充团,侄子张景良为96军工兵营的战士。他在38军教导队。

1938年夏季,中条山保卫战开始后,叔侄三人一同进入战区,当时,38军教导队没有打仗任务,主要负责后勤及运送兵员,张翔生在西安和三原一带招兵送到山西。

“六六会战”结束后,独立47旅伤亡惨重,张翔生急了,他托人打听堂哥张福田的情况,“人在阵亡人员名单了……”此时,他已和侄子失去联系,“我想给家里报个丧,但又怕家里担心我们俩……”信终究没有写,但令张翔生意外的是,没过多久,他在渭南车站接新兵的时候,竟然遇到了堂哥。“你咋活着?”

堂哥告诉他,自己跳了黄河。

不当亡国奴

哪怕淹死在黄河里

原来,堂哥所在部队在战斗中被日军逼到黄河边,一处叫“沙口滩”的地方,堂哥和班长隐在一口破窑洞里,两日两夜没吃的,实在熬不住了,他们商议夜渡黄河,“哪怕淹死在黄河里,也不当亡国奴”。

渡河时,他们脱下长裤,扎紧裤腿,吹上气,裤子成了“气球”,人趴在上面渡河,几个人手挽手渡到对岸。渡河后遇到部队,领了路费后,又重新回来当兵。

抗战结束后,张福田回家种田,1999年8月因病去世。

我不是英雄

只是尽了义务

“我的侄子后来再也没见过,他失踪了,谁也不知道去了哪里……”张翔生很悲伤。

继他们三人之后,张家还有两个人也先后参加到抗日前线,一人牺牲于淞沪会战。

1945年8月15日晚,在黄河边,张翔生所在部队紧急集合,连长向士兵们宣布了日本投降的消息,官兵们搂抱在一起……

“有后悔过上战场吗?”时至今日,记者问。

“不后悔,不上战场,我就成了亡国奴了……”张翔生说。

“你们一家都是英雄……”

听到有人在旁边称赞,张翔生不停摆手,说:“我不是英雄,只是尽了义务……”

本报记者贾晨 

新闻推荐

一大波科普活动来袭快来看看

3月25日,咸阳将启动第二十三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活动为期一月。期间,将举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展评等活动。活动将走进高校、社区今年活动主题为“科技改变生...

三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原点周刊陕西抗战冷娃)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