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县公安局徐木派出所民警走进朱家湾村进行走访。
本报记者 吴红/文 李丽莎/图
7月底,走进离三原县城23公里外的徐木发展服务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绿油油的玉米地,如一片绿色的海洋。
面积为31.96平方公里的徐木发展服务中心,下辖9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隶属三原县公安局徐木派出所辖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派出所辖区的刑事案件发案率为“零”。“零”发案的背后公安民警做了哪些工作?7月30日上午,记者来到三原县公安局徐木派出所一探究竟。
群众关系是基础 保护平安是根本
徐木派出所是距离县城最远的一个所。辖区内沟深坡长,技防设施相对落后。针对这一情况,辖区派出所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动群众加强防范上。要融入到群众之中,群众关系是基础。派出所结合县公安局开展的“进百家、入千户、访万民”活动,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入户上门,集中走访,详细掌握群众信息。
在徐木,平安创建联系卡、警民联系卡在辖区群众的门前随处可见。派出所民警说,当初贴的时候,他们告诉村民有需要帮助可随时拨打电话,大多村民持怀疑态度。后来,有群众拨打电话,事情得到快速处理,慢慢地拨打电话咨询问题的群众也就多了起来。
辖区村民刘勇红就是一位,因分地问题与他人产生矛盾,于是,他拨打了警民联系卡上的电话。接警后,民警经调查帮助刘勇红一家四口争取到属于他们的土地。事后,全家人都很感激民警。
常言道: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类似这样的事情多了,警民之间的感情也随之加深。
群防群治很关键 警民合力打得赢
群防群治,也是县公安局推动“平安村居”建设的一项有力举措。
今年6月初的一天,天刚麻麻亮,家住三原县徐家湾村的村民王某途经一片麦地时,喝得醉醺醺的他顺手拿出打火机点燃了地里的麦秸。这一行为,恰好被村里的三级巡逻队员侯白锁发现,当王某离开时被迎面走来的侯白锁拦住去路。谁知这“醉汉”胡搅蛮缠,于是,侯白锁掏出手机,一个电话拨到了徐木派出所里,接电话的正是所长章兴运。几分钟后,所长带着民警赶到事发地,在巡逻队员与派出所民警的配合下,及时将这起安全隐患消灭在源头。事后,民警又对王某进行教育,酒醒后的他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一幕,是县公安局推进“平安村居”建设,开展群防群治工作的真实写照。
为了推动平安建设,提高治安防范的工作水平,县公安局与徐木镇府协调,在辖区成立了一支由23人组成的二级巡逻队和63人组成的三级巡逻队,并创建了巡逻防范“两委员一代表”和警风警纪监督员签字机制,确保巡逻队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派出所与乡镇府等单位密切配合,全面防范于重点防控相结合,有力震慑犯罪分子。同时,县公安局还在全县事业单位中,抽调退伍军人组成了150人的群防群治大队,全天不间断在城区巡逻,有效控制城区社会面,预防和减少可防性案件的发生。
辖区实现“零发案”群众安全感增强
西接富平,东邻阎良,西韩公路斜穿而过的徐木派出所辖区,治安形势相对复杂。派出所在组织人防的同时,还发动群众自防。在这里居住了大半辈子的村民孙亚莉对徐木近年来的治安环境的变化深有感触。“以前,把车子放在门前转眼间就让偷了,现在已经很少听说这样的事情了,而且,民警来家里时,也会叮咛我们看管好自家的物品。如今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大家心里也踏实。”
同时,派出所在对辖区村民安全防范意识的宣传上下功夫,发放传单、政策宣讲等等,这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升了辖区村民知发、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今年以来,徐木派出所辖区“零”发案,也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
据了解,在今年全市第一季度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测评中,人民群众对徐木辖区的社会治安满意度达到96%。(D)(1)
新闻推荐
本报讯(赵琳敏)近年来,三原县小微企业以县城清河工业园、重化工业园等园区为依托,通过政策扶持、技改创新等形式,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稳步增加,富民效...
三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