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3年,咸阳市政法机关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在全省公众安全感调查中,咸阳的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2.97%,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平安建设知晓率达到86.02%,排名全省第三;永寿县、长武县社会治安满意率进入全省前十位;三原县继续保留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
成绩的背后,凝聚着全市政法工作者的心血,他们用辛劳和汗水,谱写了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新篇章。
2013年,政法工作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今天,本报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带您回顾去年一年来政法工作的亮点。
严打密防降低发案率
去年,全市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问题,先后组织开展“秦安”、“打盗抢保民安”、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打击防范电信诈骗、打击经济诈骗和“雷霆”禁毒百日攻坚会战、“打防管控”秋冬攻势等专项行动,有力地震慑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同时,不断深化治安防范“天网工程”,按照“做精一级、做实二级、做大三级、科技引领”的思路,不断加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按照警力进社区、进农村,警车上街面、上路面的要求,及时掌握季节性案件的高发时段和区域,网格巡逻实行以干警为主,辅警、公益性岗位人员、“红袖章”志愿者为辅工作模式,将主要警力摆布在城市主干道、校园周边、城乡接合部等案件高发地段,增加了巡逻密度,提高了见警率和现场抓获率。
“大调解”调出社会和谐新天地
全市政法机关以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为突破,深化源头治理。组织动员镇、村干部和基层政法干警,印制《入户走访征求意见表》,采取联系包抓等形式,让干警和基层镇(街道)干部开展入户宣传宣讲、征求意见活动。建立健全村每周,镇每半月,县、市每月一次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加大问题解决力度,确保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
有效整合维稳、宣传、公安、安全、信访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建立覆盖全市的互联互通、运转高效、协调有力、资源共享的维稳信息平台。跨县市区应急联动处置机制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四个联动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已全部启动,进一步提高了县一级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将评估的范围进一步向市级部门和镇(街道)延伸,充分利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调节利益分配格局,建立政府、企业、群众三方利益共享的资源开发新机制,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防止出现新的弱势群体,有效减少社会矛盾。
夯实基层平台,深化基层政务公开
按照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常态化服务的思路,大力推进“两厅一中心一站”建设,按照机构一体化、职能具体化、队伍专业化、制度经常化、内容规模化、经费正常化的要求,全市共建成高标准的的社会管理服务中心175个,综治维稳中心178个;建成高标准的村(社区)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站2614个,建立专业性调解组织65个,在深化基层平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工作人员、办公场所、装备设施、经费保障和工作责任“五落实”的要求,在村(社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普遍建立警务室,在2148个村(社区)建立法官工作室,在镇(街道)建立检察官工作室和司法所。
在每个城市社区设立“三官一律”工作室,在农村开展“三官一律”联系点制度,依托党支部办公室或警务室设立工作室(站),在村(社区)显著位置设置统一规格、统一模式的公示牌,公布联系本村(社区)“三官一律”工作者的照片、姓名、职务、职责和通讯方式等信息,方便群众联系,方便服务群众。
实行服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精细化
积极实施流动人口“融入工程”,市教育局全面落实流动人口子女接受当地义务教育与户籍人口子女享受同等待遇政策;市人社局开展了“春风行动”,缓解了“招工难”和“就业难”等问题;市文广局搭建了以社区公共文化设施为依托的流动人口文化服务平台;市卫生局将流动人口传染病控制、妇幼保健、免疫规划管理等纳入流入地管理,初步实现了流动人口子女在居住地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国家免疫疫苗免费接种服务。进一步深化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办理“农进城”居民户口17万人。
强化执法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按照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的有关要求,落实严格、规范、公开执法司法的各项措施,紧盯立案侦查、批捕起诉、审判执行、司法鉴定等重点环节,推动实现执法程序流程化、执法裁量标准化、执法行为规范化、执法考评公开化。遴选了29名市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员,深入政法部门、窗口单位、科所队庭,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随意执法、粗放执法等问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专家和政法部门业务骨干15人,组成4个执法检查组,交叉对全市政法部门进行3次“法院系统上诉、发改案件”、“检察机关不捕、不诉案件”、“公安机关改变强制措施、另案处理、刑事转治安处理案件”专项执法检查。
实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亲情化
开展“超前帮教”、“亲情帮教”,组织走访服刑在教人员及其家属,帮助解决就业和生活困难问题。民政部门将刑释解教“三无”人员纳入城乡低保;工商行政部门对创办过渡性安置实体和从事个体劳动经营的刑释解教人员,在登记注册和减免摊位费等方面提供多种便利。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建立就业、教育、公益劳动等基地48个,建成“司法E通——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社区矫正管理从“人防”向“技防”转变。对排查出的13250名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4743名刑释解教人员、1074名社区矫正人员、7210名吸毒人员,特殊人群建立个人详细档案,实行全天候监控。
开展拉网式排查建档,对在册登记的14262个非公经济组织和1847个社会组织,推动建立党、团、工会组织,健全完善日常管理、服务和监督机制,落实内部安全稳定法人责任制及其社会责任,引导督促他们妥善处理劳资关系,认真履行职责义务。
抓队伍提素质,树立良好形象
市政法委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执法能力和纪律作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高素质政法队伍。
从思想建设抓起,采取集中授课与分散学习相结合、专题讲座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学习活动,坚定理想信念,夯实理论基础,增强党性修养。同时,健全完善基层政法单位党组织,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实行党员承诺践诺制度,发挥党员干警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提高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水平为重点,以提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目标,扎实开展“大学法、大培训、大练兵”活动。
收获的土壤必将孕育更美的萌芽。咸阳市政法综治工作者将在新的起点上砥砺奋进,谱写守护百姓平安、捍卫公平正义、推进法治进程的时代强音。(D)(2)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杰时)经过各年级初评后报政教处联评,最后报校委会审核,历时近五个月,3月31日三原县北城中学“十佳”学生、星级学生终于在大家的期盼中尘埃落定。以赵晨为代表的“十佳”学生是我校学生的杰...
三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