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锋 王军政 李桦
一
4月24日,星期四。一个阳光温暖的早晨,我们跟随市委宣传部组织的采访团一行来到三原县鲁桥镇东里西村,采访对象雷国平的家住在这里。
屋前有一畦畦菜地,大门口放着东里西村青少年图书室的牌子,一里之外就能远远看见。院子收拾得干净利落,小院正中,四五张桌子拼在一起,上面摆放着雷国平40多年来写的日记、读书笔记,部分展板靠着房沿、土墙摆放得很整齐。
看到我们到来,雷国平夫妇远远迎出来,脸上挂着笑容,看上去慈祥和蔼。雷国平头发花白,背微驼,穿着一件白色衬衣,手里拿着一厚沓材料,见人就发。这是他精心为前来采访的记者们准备的,里面有省市各大媒体报道他们家的事情,也有亲自撰写的汇报材料。老伴范秀莲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家庭主妇,话语不多,忙着招呼大家,端茶倒水。
这是一个有梦的退休家庭。12年来,他们自办书屋、搞展出,风里来雨里去,从未间断。12年的坚守和付出,我想其中不乏有很多感人的事迹和闪光点,值得挖掘、写作。
13家中省市媒体记者把雷国平围了个团团转。看着到处摆满的书籍,内心涌动起一阵阵莫名的感动。展板上“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工整的楷书,让我们对眼前并不算高大的雷老油生了几许敬意,就这么一个不起眼的普通老人和他的老伴,用12年的时光,以自己的凡人善举改变了一个个留守儿童的命运,让乡里乡亲对他们夫妻竖起大拇指。大部队的采访,总是有局限有遗憾,两个多小时的采访转眼就结束了。但心中总有一种不舍,总感觉短短的采访离我们了解认识一个真实的雷国平和他的家庭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雷国平和他的老伴,一对普通的退休老人,让我们看到了道德的魅力,看到了坚守的力量,给孩子们点亮了一盏盏人生的指路明灯,改变着一方民风民俗,是什么让他们值得用12年时间去坚守在别人看来很普通的一件事情?谜一样的雷国平家庭让我们为下一次采访充满期待!
二
4月26日,星期六。我们再次踏上了熟悉的乡间道路。
田地里的卷心菜、莴笋一些时令蔬菜到了成熟的季节,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特殊的味道。一股井水,顺着小渠流向远方的田地,村边的积水塘,清澈而透亮。不远处的嵯峨山若隐若现,轮廓模糊。乡村,美得简朴,让人心醉。 (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三原县高渠中学九(3)班韩湘秦无声的交流,沁人心脾;汗水的挥洒,真实挚诚;爱国的情怀,撼天动地。——题记书与我为伴午后的阳光总会喧腾起来,带动着周围的花花绿绿包围了我们的整个嗅觉,这该是如何的一...
三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三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