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雷国平夫妇正在整理书籍报刊。
本报记者 曹锋 王军政 李桦
千仞嵯峨山,绵延三原县。
在山下的鲁桥镇东里西村,有一对退休夫妻,放弃城里舒适生活,倾其私囊,自制116块励志教育宣传板,走村串乡义务宣传。建起藏书2万多册的图书室,关注孩子,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返乡12年来,情注失学、留守儿童,苦念一本“娃娃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世情人心,成为十里八乡街谈巷议的佳话。
5月16日,北京人民大会堂,68岁的雷国平和65岁的范秀莲夫妇捧起“中国最美家庭”荣誉。
退而不休,激励关爱每一个农家孩子
2002年,从铁一局退休的雷国平带着老伴范秀莲回到东里西村。
看到家乡“盐碱滩种良田,泥巴房换新房”的新貌新颜,离家30年的雷国平夫妇深受感动。
然而,在村里,夫妇俩又看到另一番景象,有的孩子放学回家,冰锅冷灶,父母摸牌搓麻不亦乐乎,孩子一元钱买包方便面凑合打发,他们的心凉到脚后跟。
王亮要退学了!
听到消息的雷国平心急如焚地登门做工作,王亮的妈妈不松口。老伴范秀莲也来相劝:“咱总得给娃将来想想呀。”
“这就不是上学的料么,劝啥呢。”后来,王亮妈妈干脆借口不见,将雷国平夫妇拒之门外。紧接着,村里又有几个孩子退学打工。
“孩子是未来,只有学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跟上时代的脚步。”雷国平深深地意识到,为孩子们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家长要重视,社会引导更重要。
他和老伴一合计:走村串乡宣传,让更多的家庭关注娃娃们读书学习、成长成才。他们拿出不到2000元的退休工资,制作宣传展板。没有素材,雷国平四处收集身边的先进事迹和故事,洗照片、写素材、排版。老伴范秀莲跟着裁纸、压镜框、装订……
当夫妇俩蹬着三轮车,第一次将精心制作的6块展板拉到鲁桥镇上时,呼啦啦围了一大堆人,乡党们七嘴八舌,说啥的都有。
“那老汉神大得很,带着老婆在村里瞎折腾!”还有人私底下叫他“雷神经”。
过去的老同学也来劝他:“现在人都操心着挣钱哩,你放着清福不享,净干些没名堂的事。”(下转A2版)
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本报评论员
“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这是雷国平夫妇诸多对孩子们励志展板中最鲜亮的一句励志话。也是对雷国平夫妇凡人善举最精准的注解。
雷国平夫妇12年念了一本“娃娃经”,这些看似平凡的凡人善举,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因为执著而显其崇高,因为平凡而意义非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博爱的力量总是在相互守望中生长。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孩子是家庭的,也是社会的。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家庭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雷国平夫妇退而不休,失学儿童让他焦虑,留守儿童让他忧心,社会责任的呼唤,促使他们办起了家庭书屋,以书香滋润心灵,以励志故事激励孩子,以良好的家风影响世风人心。知识已经改变或正在改变着西里村下一代的人生命运。知识点亮了孩子们人生灯塔,给孩子们指引了一条光明的人生航向,也让东西里村的乡里乡亲们心里越来越亮堂,崇善、文明的新风在这块土地上正在开花结果。
积德为福,积善为美。生活总是平凡、琐碎的,但有善心、善念、善行,平凡的事情也会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充实。雷国平夫妇向善的信念,成就了自己幸福的家庭生活,也给家乡村民的小康梦想带来了科学、文明的新风,以一个家庭的力量影响着一代人、一群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国最美家庭”的称号可谓实至名归,成为咸阳市建设书香型家庭、书香型社会的一个生动典范。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毫无疑问,雷国平夫妇的善举善行,给我们树起了一个向善、向美的道德标杆,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应该向他们学习,以社会责任为己任,从一点一滴做起,久久为功,积善为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传递社会正能量,为建设和谐幸福的小康社会而努力!(B)⑧
新闻推荐
康小龙王明宇本报记者樊琼初见李宝元,中等个子,微胖身材,白衬衫,黑西裤,山东口音,说话不紧不慢,精干、沉稳、厚道。60岁的他,是一个有着25年工作经验的老党员。在三原提起李宝元,大家都知道:“那人有本事,...
三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三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