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红 实习记者 穆琳 实习生 何莹
法院应如何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三原县法院面对新的形式,坚持一个“动”字,即能动司法。该院在诉前调解、便民服务、审执对接上倾注心血,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注入“三剂良方”,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司法需求,从而走出一条人民法院与社会共创的和谐之路。
用心擦亮“法院第一窗口”
立案信访大厅是人民群众表达诉求、参与诉讼、解决纠纷的重要场所,也是人民法院了解社情民意,服务涉诉群众,联系社会各界的桥梁和纽带。这里,也是人民法院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
“你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的吗?”在三原法院立案信访大厅内,包括立案调解、诉讼引导、查询咨询、信访接待等窗口,当事人对立案程序一目了然。当有群众走近时,窗口工作人员便主动询问道。对信访人反映的问题,及时解答处理,或做好教育疏导工作,促使信访人息诉罢访;对不属于法院职权范围内的信访案件,告知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并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协助当事人疏通解决问题的渠道,杜绝互相推诿、拖延等现象。
立案信访大厅运行以来,原来需要跑多个部门才能解决的问题,在信访大厅基本上“一站式”处理。群众表达诉求更快、更有序,程序更简便,流程更短。
“诉调对接”让纠纷消融在法庭外
“诉调对接”是法院的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也是近年来人民法院在化解矛盾纠纷,推进“和谐司法”的一种新探索。面对民商事案件逐年增加的形势,法官们在思考,如何将小矛盾、小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而诉调对接新机制的创建,有效推动“大调解”工作格局的形成。
三原县马额镇村民郑某在村里承包鱼塘进行养殖,多年来效益颇好。但由于道路的修建,对郑某家的鱼塘造成了影响,加之大雨冲毁了公路修建的蒸发池,导致淤泥流入郑某的鱼塘,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郑某前来法院讨个说法。县法院接到案件后,启动诉调对接机制,办案人员找到高速公路管理处负责人处理此事。三天后,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这起纠纷圆满解决。
今年以来,“诉前调解”案件共122件,矛盾和纠纷的成功化解,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诉累,也减少了对簿公堂、形成积怨的现象。
案件繁简分流促进高效公正
公正与效率是法院工作的永恒主题。县法院整合审判力量,规范和完善案件繁简分流的路径,在司法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将大部分民商事案件通过简易程序审结。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除法律对其间有明确规定的外,审判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诉讼进程。
几日前,周某在网上汇款时因操作不当误将100万元贷款汇至刘某的账户中。事发后,周某多次与刘某联系并要求将钱返还,刘某却抱着将钱据为己有的私心不予返还。无奈之下,周某诉至法院申请诉前保全。案件受理当日,刘某的账户便被冻结。通过调解,次日,刘某将钱全部返还。
简出效率,繁出精品,这样一来,使诉讼标的较小、法律关系明确、事实争议不大的简易纠纷在立案信访大厅快速化解,加快了司法运行的节奏,也提升了审判效率。(D)(2)
新闻推荐
本报讯(马军记者吕聪)听说过教师资格证、律师资格证,你听过服务员从业资格证吗?眼下,走进三原县城,如果有服务员告诉您,他可是“持证”上岗,您一定不要感到意外。“持证”的他们更代表着一流的服务水平和...
三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