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额文龙村一辆垃圾清运车正在工作。
本报记者 吕聪 姚坤雨 文/图
咸阳城市越来越美,全城百姓安居乐业;乡村容貌越来越靓,农民喜笑颜开。城市容貌大提升、农村环境大整治让每个人受了益。
“城美了,村靓了,老百姓的腰包不鼓都不行了!”8月12日,三原县城关镇居民文女站在自家的蔬菜批零摊位前笑得合不拢嘴。阳光果蔬交易市场的大棚下人头攒动,客商齐聚,各种忙碌。谁能知道,眼下这个热闹非凡的市场还是建设阶段。商贩都迫不及待入驻光临。
三原县是咸阳市蔬菜生产大县。每天,种植、批零蔬菜的菜农、商贩涌入县城。没有规律的设点摆摊、没有秩序的叫卖经营,路面占道、卫生脏乱的问题越发凸显。三原县委、县政府探寻环境整治和管理的新路子,打造咸阳最大的蔬菜瓜果批发市场的想法应运而生。
咸阳市城乡环境整治的工作还在开展中,13个县区积极行动,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均有显著成效。为促进县区之间探索、交流整治工作心得和方法,咸阳市创建办决定对各县区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逐个实地调研。挖掘不同亮点,树立互相学习的好榜样。三原县是此次“发现亮点”系列调研的第一站。
增加市场 打通道路
城市容貌提升疏堵结合
12日早,市创建办走进正在建设中的三原县阳光果蔬交易市场。主体工程大部分完工,实体商铺部分已被抢租,大棚摊位基本出租到户。市场内到处忙碌景象。南来北往的客商讨价的、过磅的、给车上货的忙活着。记者看见,不少人数着钞票,脸上乐开了花。
小雨淅淅沥沥下着,周肖工业园的汽车综合服务城工地内还有工人在紧张施工。“要加紧干啊,不少洗车店的老板都在催问,就等着搬进‘汽车城\’里!”工地一位负责人说,工程预计10月前后完工。县双创办主任刘洁介绍,一直以来,南环路上多家洗车店常年占道、出店经营,污水流淌路面,给县城的形象大打折扣,这个汽车服务城的建成将彻底改变这个“窘相”。
记者实地走访,近日,三原县还彻底取缔县城里的载客电瓶车、三轮车,投资400余万元更新公交汽车30辆,缓解交通拥堵,方便群众安全出行;取缔关中环线、208省道等34家储煤场,净化公路周边环境;实施县城“四个大门”的出入口整治,改造和拓宽道路、对接路段、绿化补植、街景改造等;南环路物美农贸综合市场、关中环线阳光果蔬交易市场、周肖汽车综合服务城等项目正有序建设。
加大投入 配置设备
农村环境整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12日下午4时许,三原县马额发展服务中心文龙村里一辆悬挂式自卸垃圾车正在作业。一个老人倚在自家门前自言自语:“现在的机器咋这么先进?垃圾筒往上一挂,自己就升上去倒进车里了!”老人啧啧称奇。一旁围观的村民也高兴:“咱们村里这么干净,谁都不舍得乱扔垃圾了!”
自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以来,马额党工委、中心高度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增添设备、机械,组建农村清扫队,广泛动员群众加入整治家园环境的活动。先后投资购置保洁工具、铲车和一辆洒水车。“咱们农村都有了洒水车,新鲜不?街道就跟水洗过一样干净!”村民热赞整治环境,美化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人们生产、生活的干劲儿更高。
走进渠岸镇仇阳村,家家门前统一规整的小花园倒有一番江南农家的味道。就连县城的居民都给记者说,“这个村子的美可是出了名的,每逢周末,不少城里人都到这里参观、游玩。”渠岸镇通过镇政府补贴和村民自筹相结合方式,购买垃圾清运车辆,安排专人收集村里生活垃圾。全镇10个村形成“门前自己管、街道有人扫、垃圾及时运”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的长效机制,各村村容村貌更加靓丽。
以点带面 树立标杆
促进全县城乡环境整治
三原县常务副县长王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三原县在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管理和服务机制,城市容貌提升“疏堵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完善机制,促进联动”。通过树立标杆和典型,还要在全县的环境整治工作掀起一轮新“风暴”和“高潮”。下一步,为了缓解道路压力,有效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三原县委、县政府正在酝酿,并率先尝试开放所有政府部门、单位办公大院和门前的车位,对外免费提供车位。日后,看见三原县的私家车辆自由进出、停放在政府和政府单位的办公大院会“不足为奇”。
通过城乡环境整治工作,三原城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从过去的“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到现今的“主动要求、自觉参与”,不难看出,老百姓从整治环境中收获的不光是“美”还有“实惠”。(B)(15)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樊琼)8月22日下午,副市长刘新余带领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城乡一体办、市农业局、市民政局、市扶贫办、市水利局和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来到三原和泾阳县,检查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
三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三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