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筑致富路。 尚书敏 摄
王琮 赵琳敏 本报记者 李石
初冬时节,走进三原渠岸镇秋阳村,家家门前统一规整的小花园颇有一番江南农家的味道;每家每户门口的垃圾桶整齐地摆放着,清运车辆有条不紊地清运着垃圾……今年以来,三原县加大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实现了农村环境管理工作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市场化,农村环境面貌大幅改善。
今年以来,该县先后投资3500多万元,扩建了县级垃圾压缩中转站,添置了6台大型清扫车、洒水车、摆臂车,同时为镇村购置了32辆大型垃圾中转车辆、460多辆小型垃圾清运车、130多个大型垃圾中转斗,并设立730多个垃圾投放收集点。
为做到镇村全覆盖,彻底清理镇村多年沉积的垃圾,三原县166个机关单位进驻166个村,指导村镇建立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县、镇、村按照1:1:1比例筹措环境经费,县财政每年拨付261万元环境卫生补助经费,生活垃圾处理全面推行“户清扫、村集、镇处理”模式,每村确定专人负责收集拉运各户垃圾,从根本上杜绝了垃圾乱堆、乱倒,辖区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实现了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该县围绕“通、净、绿、亮、文”五点,着力打造农村宜居环境。“通”:在已经实现行政村道路村村通的基础上,对道路进行加宽改造,同时加大村内道路、村街村巷硬化建设力度,建设“通畅乡村”。“净”: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方式,建立农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打造“洁净村庄”。“绿”:实施乡村绿化美化,以房前屋后、村内空地、公共活动场所等为重点,合理布局,科学搭配,打造绿化景观;做好乡村道路、河道、沟渠绿化,力争绿化率在95%以上,建设村间绿脉相连、村边绿树环绕、村内绿景相映的“绿色(翠绿)村庄”。“亮”:加强农村路灯建设,实现村内主要街道和公共活动场所夜晚有照明,积极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供电路灯,建设“明亮村庄”。“文”: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建设“文明乡村”。
据了解,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三原县还深入开展了公路环境综合整治,成立了11人的关中环线环卫队伍,沿关中环线设置了移动式垃圾斗18个,配备专用环卫摆臂车1辆,分段承包负责沿线环境卫生,规划建设了东周垃圾填埋场,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截至目前,全县整修路肩边坡127公里,清理清运垃圾890立方米,清除路肩高草1094公里,疏通涵洞24道,清理水沟16.5公里,修补坑槽547.5平方米,全县农村道路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H)②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涛张翼杨)今年以来,三原县党员电教中心发挥技术优势,为村级组织做好电子信息服务,解决农民生产难题,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村干部工作能力。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发布农业实用技术。帮助农村党员...
三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