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转盘
人民广场一角
城隍庙广场
初冬时节,美丽三原,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画卷跃然眼前:交错路网中透出喧嚣繁华,五彩华灯间溢出亮丽街景,广场人群里显出怡然自乐……昔日渭北县城,如今焕发出了大都市独有的内涵。
王琮赵琳敏杨文刚
今年以来,三原县围绕建设“富裕三原、和谐三原、美丽三原”的目标,按照“环境治理责任化、垃圾收集转运规范化、群众参与自觉化、财政投入常态化”工作思路,齐抓共管,城乡环境明显好转,城乡环境整治所孕育的民生利好,带来的是老百姓对城市生活的切身感受,是人与城市、自然的和谐共处。
全面动员明确职责任务
为了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真正落到实处,该县先后组织召开了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动员会、推进会、通报会,在县委工作会上传达贯彻市委、市政府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求,安排部署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行“县级领导包镇包村、镇(中心)领导包片包村、县级部门包村、包路段”的全覆盖包抓机制;为了进一步细化全县各单位职责任务及工作要求,该县印发了《三原县2014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三原县公路环境绿化美化实施方案》、《三原县城市容貌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安排意见》、《关于集中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工作的通知》及考核办法等文件。在该县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印发了《关于在“百千万”活动中集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通知》,结合全县开展的“驻百村、联千户、帮万民、转作风、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安排全县166个机关单位进驻166个村,帮助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深入推进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深入宣传营造浓厚整治氛围
加大整治,舆论先行,是三原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形成的共识。自整治活动开展以来,三原县按照活动整体安排,组织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宣传活动,在县广播电视台、《今日三原》等县级媒体设立了宣传专栏,集中报道整治活动动态,曝光存在问题。为深入宣传综合整治活动的意义及要求,三原县各镇、发展服务中心采取组装宣传车、散发传单、张贴公告、悬挂横幅、走访群众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市容局、交通局、工商局、环保局、公安交警大队等机关部门也组装了执法宣传车辆。同时,在凤凰国际广场、人民广场、油坊道广场等电子大屏幕滚动播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通告》、《建设美丽三原倡议书》,在镇村显著位置张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通告》1000份,进村入户发放《建设美丽三原倡议书》90000份,动员广大群众支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营造了浓厚的整治活动氛围,掀起了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高潮。
加大投入规范垃圾处置
三原县渠岸镇秋阳村,家家门前统一规
整的小花园颇有一番江南农家的味道;每家每户门口的垃圾桶整齐地摆放着,垃圾清运车辆按时按点收集清运垃圾……秋阳仅仅是三原县农村环境面貌大幅改善后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县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实现了农村环境管理工作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市场化。
三原县陵前镇、西阳镇结合示范镇建设,投资1.02亿元组织实施了道路改造、镇区污水处理、道路排水、绿化等建设项目;县财政累计拨付580万元购置了摆臂式垃圾清运车3辆、垃圾斗95个,组织集中拉运三独路、周陂路、关中环线、三方路、裕园路等路段沿线镇村生活垃圾;为陵前镇购置装载机1台、垃圾收集电动三轮车60辆、垃圾箱200个,为嵯峨镇购置垃圾箱100个,为马额发展服务中心购置了2台铲车、悬挂式自卸垃圾车、11辆人力三轮车、20个垃圾桶;拨付背街小巷
环境整治专项经费102万元,由城关镇、市容局、双创办分别负责背街小巷日常清扫保洁、垃圾拉运、检查考核工作。他们还对安乐镇、陂西镇、独李镇、大程镇四个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典型示范镇,按照县、镇、村1:1:1比例筹措环境经费,生活垃圾处理全面推行“户清扫、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每村确定专人负责收集拉运各户垃圾,从根本上杜绝了垃圾乱堆乱倒,辖区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实现了全覆盖,全县各镇、中心180个村初步建立了生活垃圾“户清扫、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长效机制。
综合治理交通秩序好转
“咱三原这几年变化大得很,你光看现在这路修得多宽,公交跑得多欢,广场也建得美,每天晚上我自己出去溜达溜达,散散步、打打球,啥也不用娃们家操心啦!”家住仓南路的蒋师傅说起现在的生活,脸上溢满了幸
福的笑容。
“要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着手,抓细节、抓薄弱、抓基础,下大气力解决县城公共交通、店外经营、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突出问题,努力创建干净、整洁、畅通的市容环境,让群众居住得更舒适、生活得更幸福。”这是三原县委、县政府对广大市民的承诺。
承诺正随着该县城市容貌提升,环境、公路等综合治理的快速推进而变成现实。该县投资400余万元更新公交车辆30辆,城区设立公交专用停车位84个,增设大型指路标志12个、禁止电瓶三轮驶入提示标志11个、其他禁止标志和提示标志共41个;为加强公路环境绿化美化工作,还大力推广种植波斯菊,完成各级公路绿化172公里,种植波斯菊258070平方米,栽植冬青、樱花、女贞、国槐、红叶李等苗木25900余棵,修剪整形绿化带植物230公里,整修路肩边坡342公里;三原
县集中环保、国土、公安、电力等多部门力量,取缔了关中环线、208省道等道路沿线34家储煤场,净化了周边环境秩序;同时,还投资970万元完成了三方公路、新三路示范路创建、马三路、陂三路、三方路大中修工程及三独路18.5公里路面清表、路基补强、涵洞施工等改建工程;拆除违章临建棚点817处23461平方米,取缔临时加水洗车点66处,拆除清理非公路标志牌1402块,清理各类堆积物、建筑垃圾2982立方米,检测车辆29755辆次,查处超限超载车辆47辆,卸载123.1吨,全县公路环境秩序不断好转。
建管并重提升城市容貌
“城市建设跟着群众需要走,让城市服务功能更加精细化。”三原县委在城市建管中以人为本,关注群众生活需求,先后投资8.17亿元规划建设了南环路物美农贸综合市场、关中环线阳光果蔬交易市场、周肖工业园区汽车综合服务城,升等改造了化纤市场、中山街名特小吃城,群众生活更加便利了;同时还取缔南环路等城区违规洗车门店,彻底取缔仓南路、东四路、西闸口等多处城区占道经营马路市场,完成兴隆路、生司街改造工程,完成了城隍庙广场两侧道路拓宽、广场破损石材修缮、景观灯更换、破损人行道车行道修缮、公交站台建设等任务。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群众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县从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入手,推进全县城乡建设规范有序发展。清河湿地公园项目完成拆除临建9户500平方米,完成二期工程现场地形、树木、坟墓、泉眼等调查、登记及景观规划方案工作;投资180万元集中治理清河沿岸环境,清运垃圾渣土3万余车、10万余方,在城区住宅密集区和已经形成的垃圾倾倒点外设置隔离围墙2000米。
建设的步伐还不止如此,该县积极实施“四大出入口整治”,在南大门处改造了火车
站南路及工业一路;对连接丰原街的东部三独路进行改造;对县城北部裕原路两侧进行绿化补植;对县城西部池阳大街西延段进行了拓宽改造,道路两侧25米内进行绿化,并对池阳街西段进行街景改造,修剪城区12条主要大街行道树木5000余株,在池阳街西段等城区主要路段栽植女贞、红叶李等绿化苗木31000余株。集中开展烧烤夜市占道经营、出店经营、市场脏乱差、车辆乱停放、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脏乱差等九项整治行动,取缔占道夜市2处,清理取缔店外占道经营、加工制作900余处,规范沿街叫卖、乱摆摊点1000余人次,拆除门店横幅400余条,取缔活动牌匾1660余块,清除橱窗乱贴广告标语1500余个,规范自行车、摩托车乱摆放9000余次,城市容貌不断提升。
规范管理加强“六小”行业监管
针对小作坊、食品流通企业较多,小餐饮、小发廊、小旅馆、小游戏机房等“六小行业”分布较广,监管任务复杂等情况,三原县强化措施,严格要求,加强市场监管。该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面包房、鲜面馆、馍店、小作坊等专项整治活动,核发《小作坊备案证》6家,依法查处食品小作坊3家,检查桶装水企业7家,对2家存在问题的下发了限期整改意见书;同时,加大对食品流通经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农副产品市场、商场、超市小商店监管,累计检查食品流通企业400余户次,收缴过期食品2000多包(袋);为加强学校食堂、幼儿园食堂、餐饮单位、门店、农家乐等食品安全监管,该县对学校食堂、承办宴席的餐饮单位、旅游接待饭店、关中环线周边餐饮单位、农家乐、夜市以及农村家宴等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对全县中小学校园、幼托机构共计45家食堂及周边餐饮单位进行全面排查,整改20家,检查夜市、烧烤门店50户次,下发整改通知书40余份;该县还严格宾馆、浴池、美
容美发、歌舞厅、网吧等公共场所卫生行政许可,严把申请、受理、审查关,做到符合一户许可一户,建立了完整的卫生许可证档案,做到一户一档,累计办理健康证942人,新办卫生许可证39户,对32户已办理的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卫生许可证进行了年审,行业监管不断加强。
综合治理创模工作稳步推进
今年以来,在三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三原县连出重拳治污降霾、优化环境,全面打响蓝天保卫战,使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成为三原县城最亮丽的底色。
该县积极完成主要污染物削减任务,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消减502.65吨、76.83吨、364.7吨、117.5吨,较去年下降5%、8%、4%、1.7%;同时,积极开展治污降霾保卫蓝天碧水行动,拆改锅炉18台,治理油烟单位8家,完成了陕西世纪明大有限公司20蒸吨燃煤锅炉改造及41家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关闭取缔了34家露天储煤场,启动了环保型全封闭储煤场建设工作。同时,该县还开展生态创建工作,嵯峨镇大盘村、马额发展服务中心郑家村启动了省级生态村创建,陂西镇及陂西镇陂西村、东尧村、大程镇荆中村、马额发展服务中心蒙家村、南王村分别创建市级生态镇、市级生态村。为实现秸秆禁烧工作不烧一把火,不冒一缕烟目标,该县出动执法人员1000多人次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全时段,无缝隙监控,昼夜连续奋战,在重点禁烧区域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为切实解决好辖区突出环境污染问题,三原县开展了植化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和商混站、粉磨站、石灰石开采以及陶瓷企业大气污染重点行业粉尘治理专项行动。
强化督查长效机制不断完善
当前,三原县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果,上级部门给予了充分肯定,今年该县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园林县城。为了巩固成绩,使这项工作持久深入地开展,该县强化督查,不断完善长效机制。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双创办组成联合检查组,全面排查14个镇、中心217个村(社区),下发整改督办通报42份,督办整改存在问题800余处;同时,研究制定了《三原县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三原县农村环境卫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三原县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检查考核办法及细则》,大力推广农村生活垃圾“户清扫、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处置模式;该县还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季度考核通报及排名在媒体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责令半年考核最后一名的镇、中心和承担职能任务的部门向全县考评通报大会作检查,并向群众作整改表态;对年内两次排名最后一名的镇(发展服务中心)和承担职能任务的部门挂流动黑牌,取消其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或者评优资格,实行一票否决,严格实施责任追究。
作为一个耳濡目染的见证者,作为一个惬意的享受者,作为一个整治活动的参与者,城乡环境的巨大变化给生活带来的感悟是无可比拟的,天蓝了,地绿了,水清了,城美了,人喜了……美丽的三原带给他们最美好的生活!
城乡的改变,为群众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让人与自然更加相融、更加和谐!(H)②
书记县长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大力整治城乡环境加快美丽三原建设
中共三原县委书记孙景宏
环境是城市形象的有形载体,也是地方发展的无形资本。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既是改善城市居住条件、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有力举措,也是优化城市对外形象、提高群众民生福祉的有力抓手。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三原”目标,按照“重点抓建设,管理抓长效,整体抓达标”的总体思路,坚持建管并重、标本兼治,深入开展城市容貌提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公路环境整治等系列活动,初步实现了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推进工作模式,创新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户清扫、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长效机制,
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城乡管理更加科学有序,城乡居民幸福感明显增强。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等称号。
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不仅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硬指标”,更体现着统筹城乡发展的“软实力”。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健全完善各级党政“一把手”推进机制、财政投入支持的保障机制和市场化导向的运作机制,加快实现城乡环卫保洁常态化、规范化和精细化,不断绘就美丽三原建设的新画卷。
优化城乡环境建设美丽三原
三原县人民政府县长 郑富超
环境面貌是一个地方的“第一形象”,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水平和干部群众素质最直接、最明显的体现。去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县以“优化城乡环境,建设美丽三原”为目标,紧紧围绕“环境治理责任化、群众参与广泛化、垃圾处置流程化、资金投入常态化”的工作思路,在全县大力推行“户清扫、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集转运模式,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形成了城乡环境整治有机构管理、有队伍清运、有设施处理、有资金保障的“四有”良性发展局面。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持续
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建设美丽三原,我们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完善工作思路和举措,进一步提出了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八统一”机制和办法,即统一收费、统一人员、统一车辆、统一标志、统一收集、统一填埋、统一保洁、统一考核,全面巩固提升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成效。同时,我们将把环境整治与咸阳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相结合,与三原省级文明县城复审、省级园林城市创建相结合,大力推进清河湿地公园、背街小巷改造、城区缓堵保畅、专业市场建设等项目实施,切实把三原建设得更美丽,让三原人民的生活更美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勇方记者景东旭)“扎根乡村育桃李,播种希望谱赞歌。”10月31日,2014·“咸阳最美乡村教师”师德报告团走进秦都区奥林匹克花园学校,举行了一场生动、鲜活、内容丰富的师德报告会。秦都区各中...
三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