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交警大队配发流动警务宣传车
渭城大队在大石头村交通安全示范点设置一张提示卡、一叠纸杯、一盒抽纸餐桌覆盖三件套
在农村山区设置交通安全劝导服务站,劝诫违法行为,宣传交安知识
三原大队在辖区道路沿线所有出村路口安装警示标识
建立校园安全防控机制
渭城交警大队在底张道路交通安全培训基地举办重点驾驶人审验培训学习班
在全市范围内聘请交通安全宣传员
向农村司仪颁发交通安全宣传员聘书
向渭城区陵召小学学生佩戴交通安全小黄帽
交安宣传进村入户全面覆盖
本报记者 沈广睿 文/图
随着咸阳市经济社会不断发展,道路里程不断扩大,车辆激增,农村道路“线长面广隐患多、违法突出事故多、基础设施不健全、交通安全意识差”等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有效破解管理难题,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以全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按照“政府主导统领、部门依法监管、层级联勤联动、社会资源互补、责任担当捆绑”原则,建立了“构建三级网络,整合四支力量,推行六项机制”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咸阳模式”。
6月份,全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观摩现场会在咸阳市召开,副省长李金柱、公安部交管局局长许甘露、省公安厅副厅长张恒等领导出席了会议,与会领导对“咸阳模式”给予了“中看中用,好看管用,值得推广”的高度评价。近期,各县市区以“咸阳模式”为牵引力,在建立管理机制、强化基础建设和延伸宣传阵地等方面,继续深化推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压减了交通事故发生,赢得了群众满意。
三级网络核心构架
三级网络:各县市区成立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镇(办)设立“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行政村建立工作站,全市构建起完善有力的县—镇—村(社区)三级管理网络。
四支力量:一是农机部门与交警部门组成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队,开展联合执法。二是教育部门和交警部门联手组建校园交通安全管理中队,共建良好交通安全氛围。三是交通运输部门与交警部门联合组建客运车辆安全监管办公室,加强客运车辆管理。四是各村组建交通安全劝导队伍,协助开展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形成了庞大的管理力量,实现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覆盖。
六项机制:村组预警机制,实行村口劝导、村内提示、出村降速;校园防控机制,实行校前保护、车内随护、路面防护;隐患彻排机制,实行层级排查、汇总备案、分级治理;源头治理机制,实行户籍管理、跟踪管控、针对管治;交安宣传机制,实行多方渗透,全位覆盖,常态宣教;巡逻管控机制,实行多位巡防,自治联防,重点补防。
渭城区理顺机制建立三级管理构架
渭城区按照“咸阳模式”管理构架,成立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集合安监、公安、交警、财政、交通、宣传、教育、农机和卫生等部门力量,对辖区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进行综合研判,部署全区综合性的道路交通安全检查和专项活动,共同推进道路交通设施建设、重特大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队伍建设和装备建设,强化工作监督和考核;下辖周陵、渭城、窑店、正阳、底张、北杜等6个镇办全部设立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建立辖区内道路、机动车、驾驶人和车主的基本信息档案,开展日常管理和联防巡查;在66个行政村建立村级交通安全工作站,设立交通违法行为曝光台,发布交通安全信息,招录102名协管员,开展交通法律法规、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积极协助强化道路隐患的排查和整治工作,劝导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编织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对接的县—镇—村(社区)三级管理网络,构筑了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前沿屏障,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
三原县夯筑基础构建环形防控网络
三原县委县政府全力推进“咸阳模式”,先后投资100余万元强化路口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交警、交通部门组织力量全面摸排道路及路口交通安全隐患,在沿线所有出村路口安装减速带、警示标志以及交通安全宣传牌。目前在关中环线安装减速带55处200米、警示标志55个;210国道安装减速带45处180米、警示标志40个;周陂路安装减速带60处240米、警示标志60个;沿线所有出村路口安装警示标志155个、宣传牌135个;三新线安装减速带71处284米、警示标志71个;裕原路安装减速带13处52米、警示标志8个;新兴连接线安装减速带12处60米,警示标志12个,红蓝闪光警示灯8个,安装红绿灯设备2套;在关中环线荆中路口设立交通事故展台1处,用真实的交通事故案例,教育过往群众,做到了警钟长鸣。打造了关中环线-210国道-周陂路,集国道、省道、县乡道路为一体的环形交通安全管理网,大大降低了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该县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比去年同期下降40%。
礼泉县锁定重点打造景区便捷通道
礼泉县根据县域实际,根据袁家村车流大、游客多特点,在通往景区的关中环线和农村道路安装了48处275米减速带,设置43块交通安全提示牌,绘制36处交通安全警示墙体版画,在景区内设立交通安全警务室,安装警务调度系统,随时掌握交通流量,招录7名协管员,强化景区车辆疏导和宣传服务工作,有效保障了袁家村景区周边道路安全畅通,景区内停车秩序规范,为游客打造了“便捷通道”。
旬邑县创新形式延伸交通宣传触角
旬邑县全面锁定交通事故预防的重点区域,聚焦农村群众安全意识淡薄,守法意识差源头问题,紧密结合县域实际,大胆探索,组建司仪骨干70余人,充分运用广大农村司仪这支力量,通过婚丧嫁娶场合司仪朗朗上口、诙谐,幽默的宣讲,潜移默化,宣传交通安全法规,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成为农村宣传交通安全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共宣传千余场次,受教育面6万余人,广大农村群众交安意识明显提高,有效牢固了事故预防的第一道防线。该县事故起数同比下降10%,酒驾、醉驾事故下降25%,两轮、三轮摩托车肇事量同比下降30%,婚丧嫁娶当中未发生酒后驾车等重大交通事故。
目前,全市224个镇(办)全部设立“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1112个行政村建立了工作站,全市招录3963名协管员,在1012个出村路口,全部设置一块警示牌、一条减速带、一个宣传橱窗的“三件套”基础设施,在农村校园安装减速带821条,在公路沿线学校全面设立限速、警示、提示标牌4608块,压降车速,强化宣教,减少了事故发生。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既是当前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为此,咸阳市交警部门将按照“拔高、升华、推广”的总要求,继续坚持创新突破的理念,进一步强化组织机构和管理力量,进一步强化农村道路安全基础,进一步强化示范引领工作机制,在全市范围内实行横比联评,排名考评工作制度,构建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借鉴,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工作局面,为群众安全出行打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
新闻推荐
本报讯(吴文雄马军)今年以来,三原县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为契机,积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全县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县级支中心1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村级服务点和村级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为10...
三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三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