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伟强简要事迹材料
邵伟强,男,汉族,1970年10月生,硕士学历,人民银行咸阳中支国库科科长。1995年,荣获咸阳市“新长征突击手”;2008年,被人民银行总行授予国库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邵伟强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奉行认真做事、勇于奉献的人生信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骄人业绩。国库“三大系统”上线过程中,邵伟强连续五轮70余天吃住在单位,带病坚守工作岗位,圆满完成了本需半年时间的各项测试运行任务。在国库支持西咸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他通过开展6项探索,搭建起西咸新区完整国库服务体系,其主持撰写的研究性报告两次获得常务副省长江泽林同志的批示和肯定,受到西咸新区领导的高度赞扬。凭着满腔的热情,他在县级国库事后监督、国库县区异地轮岗制度等多项工作中大胆创新,敢于尝试,得到了总、分行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表扬。工作期间,母亲不幸身患重病,母亲16次远赴北京的痛苦化疗过程中,他仅陪伴了3次,在母亲弥留的最后日子里,为不影响工作,他晚上照料母亲,白天坚持工作。他没有时间陪伴家人,干工作是全身心投入,每年平均加班50多天。他为人诚恳低调,敬业执着,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位金融员工敬业奉献的铮铮誓言。(B)(13)
马东儒简要事迹材料
马东儒,男,汉族,1959年4月生,彬县新民镇东坡二组乡村兽医。1999年,荣获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2001年,获咸阳市农村优秀人才三等奖。
1975年,马东儒初中毕业回家,跟随本镇兽医员学习兽医技术,1976年,被新民人民公社聘为临时兽医员。他勤学苦练,认真钻研兽医诊疗技术,很快就成了远近有名的“土专家”。为了出诊方便,他买了一辆摩托车,不管天阴下雨,白天黑夜,只要养殖户打电话,都随喊随到,被群众称为“及时雨”。他把单位当作家,常年带着妻子和女儿住在单位,一心扑在事业上,全心全意为畜牧业发展服务。一次,他冒着大雨奔走十多里地,前往养殖户家里诊疗,因而患上了重感冒;为了工作,他不能每天守在病床前为父亲尽孝;为了事业,他暂停自己的肺炎治疗,因而病情加重,不得已住院治疗。从医几十年来,他累计出诊1.3万余次,诊治牲畜10万余(只),他还经常给困难群众垫付出诊药费,累计3000余元。1993年,他自告奋勇担任兽医站站长,把一个不景气的单位搞活了,三年时间创造经济效益1.5万元,多次受到县上表彰。
在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牲口要养好,去把东儒找”。马东儒不顾身患重症,坚持为养殖户进行诊疗服务,用30年时间践行着做一名好兽医的人生目标。(B)(13)
宋凯简要事迹材料
宋凯,男,汉族,1974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泾阳县中心敬老院院长。2012年,泾阳县民政工作先进工作者;2013年,全市拥军优属工作先进个人;2014年3月,荣获泾阳县十大好人,同年9月,荣获咸阳市十大敬老楷模称号。
宋凯2008年任泾阳县中心敬老院院长以来,坚持强化内部管理,实行挂牌上岗,承诺服务,让入住五保对象尽享人性化、亲情化、家庭式服务。他改善敬老院住行条件,为公寓楼每个房间设置呼叫器、电话、电视等服务设施;同时,建设高标准室内外活动设施,宽敞洁净的食堂、餐厅、锅炉房、浴室、卫生室等,为入住人员提供了周到的后勤保障。为改善环境,他带领园工自己动手繁育树苗,自己动手栽植花木,几年来院内整体绿化面积达13600平方米。根据入住老人喜好,他带头制订科学合理的食谱,荤素搭配、口味适中、周不重样,确保饮食营养。为了确保五保对象身体健康,他定期安排体检,专门建立了老人健康档案。他对患有疾病的五保老人,安排专人送饭菜;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或者急救患者,服侍床前,不厌其烦,精心伺候,对待每一个入住的老人都像自己的父母一样亲!
几年来,他发扬敬业奉献传统,竭尽所能为五保老人提供良好的服务。目前,县中心敬老院入住五保老人264人,入住率达到88%,远远高于全省31.5%的平均水平,入住率居全省第一。2012年县中心敬老院被省民政厅授予五星级养老服务机构;2014年,荣获全国五保供养先进单位。(B)(13)
张震晨简要事迹材料
张震晨,男,汉族,1933年10月生,咸阳市饮食公司退休干部,秦都区安居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2007年—2008年荣获双创市民楷模;2009年,获咸阳市科普工作先进个人,渭西办“优秀志愿者”、“十佳科普明星”等荣誉。
为了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张震晨利用闲暇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分类摘抄生活科学养生保健知识10多万字,为了制作宣传展板,他省吃俭用,自制宣传展板26个。在“科技之春”宣传月、周六周日等节假日,他都会将展板自费拉到广场,排放整齐,供过往行人阅读学习,义务为群众印发健康知识宣传册、宣传画20余万册。张老不仅热心公益事业,而且也乐于助人。有一次,他发现一名中年妇女坐在咸阳湖边,神情恍惚,痛哭流涕,欲寻短见,立刻上前阻止,并劝解安慰,直到其化解心结,放弃寻短见,安全离开。一次做公益宣传,他路过团结路,看到一位30多岁的妇女酩酊大醉,睡倒在马路边,他立即上前问询,并在第一时间拨打了110,与赶来的民警一同将其护送到家,然后悄然离去。
张震晨不顾82岁高龄,数十年如一日宣传科普知识和助人为乐的事迹,被陕西日报、咸阳日报、华商报、今日咸阳、咸阳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采访20余次,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B)(13)
周丽晨简要事迹材料
周丽晨,女,汉族,1956年6月生,中共党员,兴平市西城办潘村人,“宝贝回家网”陕西管理员、寻亲组培训管理员。2014年被兴平市委、市政府授予助人为乐“最美兴平人”荣誉称号;“宝贝回家网”网站所在地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自2008年加入公益组织后,周丽晨几乎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公益事业上。7年多以来,她竭尽全力帮助被拐卖儿童寻找家人,共协助参与找回省内外孩子30余个。任“宝贝回家”陕西群管期间,她充分发挥爱心公益组织的作用,积极协助外地工作组志愿者来陕寻找失踪孩子,积极组织陕西省内志愿者,在被拐孩子、寻亲家长与各地打拐办之间架起了一座咸阳牌的“爱心桥”。除了做宝贝回家志愿者外,她还是兴平义工的主要负责人。自2008年组建兴平义工组织以来,她发起为贫困地区学校募集图书活动,几年来共为贫困山区小学创建图书馆10余个;每年都会为陕西及周边省区受灾地区募集御冬物资,送去关爱;每月都要组织对养老院和敬老院关爱活动、鲜花义卖和义工内部的拍卖活动,资助了高佳倩、来家雷等10余名贫困儿童。(B)(13)
张虹简要事迹材料
张虹,女,汉族,1984年3月生,中共党员,三原县福兴小区物业办主任。2011年,被县共青团评为优秀共青团员;2013年,被三原县委、县政府评为三原县第二届道德模范人物;2014年3月,被咸阳市妇女联合会评为“咸阳最美女性”。
福兴小区是三原县第一个廉租住房小区,居住的业主大部分都是经济收入低微的城镇困难家庭。2011年年初,福兴小区安置了一对双目失明的拆迁老夫妇。由于时间仓促,安置房内上水、煤气管道都未接通,张虹便主动承担起了给两位老人提水、烧水、打扫卫生等生活琐事。为了让两位老人吃得舒心,她经常利用双休日自己去买肉买菜,亲手给他们做上一顿可口的午餐。吃鱼时,她每次都将鱼刺挑净再喂给老人。有一次,接连下了几天雨,福兴小区1号楼积水过多,大家心急如焚。她知道情况后,骑上电动车,冒着倾盆大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冲上去就和大家一起装沙子、扛沙袋,筑起了防水护栏,紧接着又挽起裤腿,站在过膝深的冷水里,把积水一盆一盆地往出舀,最终解除了险情。看到她为了业主的利益这么卖力,大家感动地说:“这丫头,心里有群众,真是个大好人啊!”(B)(13)
马玉翠简要事迹材料
马玉翠,女,汉族,1972年1月生,大专学历,武功县普集街三农发展服务中心妇联副主席,何家村驻村干部。2012年,被县委授予群团工作先进个人,被县委组织部授予优秀驻村干部。2013年,被评为武功县第三届“十大巾帼创业之星”。
马玉翠常到县南仁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洗晒被褥、打扫卫生、梳理头发。同时,她主动承担了县委家属院的物业管理工作,整治环境卫生,清理化粪池,为小区刷墙、洗门、贴标语,栽植绿化花木,使小区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2011年3月她驻村期间,得知两个子女均患精神分裂症的困难户何士伟突患急病,她迅速召集村干部,成立救助组,带头募捐,共筹集救助资金5805元。随后,她与县妇联、残联、民政局等部门协调,为何士伟争取到帮扶救助款1万余元,将何士伟的儿子送到县精神病托管中心,减轻了其家里负担。2013年,她为何素絮、王芳宁等10户贫困群众争取救济物资,为何家、正村、梅花等村的困难家庭子女和留守儿童赠送了学习用品和体育用品,积极参与“多彩梦想、编织幸福”恒爱行动启动仪式,为武功县红太阳特殊学校儿童送去爱心毛衣20多件。(B)(13)
薛维简要事迹材料
薛维,女,汉族,1980年11月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渭城区渭阳办双泉学校教师。
2008年至今,薛维一直自发抚养照顾双泉学校一名贫困儿童张灵先。张灵先四岁丧母,其父张二建智障且腿有残疾。薛维决定尽己所能照顾这对苦命的父女。她将张二建接到自己娘家,嘱咐娘家父母照顾其日常生活。又将张灵先接到城里,与自己同吃同住。6年多来,薛老师视张灵先为己出,像关心自己的女儿一样关爱照顾她。薛老师除了教她做人的道理和辅导学习外,还教她做人做事。日常生活中,她对张灵先关爱有加,从不让她受一点委屈,只要自己儿子有的,张灵先都会有。逢年过节和双休日,薛维总会带着张灵先,拿着事先买好的衣服、鞋子、食品等回娘家探望自己的父母,也让孩子与亲生父亲张二建相处。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社会里,日常生活中像薛老师这样热心助人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所做的是生活中很平凡,很细微的琐事。她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却做着一件极不平凡的事情,她用自己数年如一日的实际行动在教育岗位上谱写出了人世间最美好、最伟大、最真挚的大爱!(B)(13)
张香微简要事迹材料
张香微,女,汉族,1972年12月生,本科学历,渭城区风轮小学教师。先后被评为区级教学能手、优秀教师;咸阳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2014年被渭城区委、区政府授予“十佳好媳妇”称号。
1998年7月,经人介绍,张香微与刘礼结婚。当时,她在农村一个中学教书,丈夫眼有残疾、婆婆体弱多病,家庭条件很差,且两地分居,亲朋好友都劝她“另找一个算了”。但是,看着病床上的婆婆,默默不语的丈夫,她选择了“不离不弃”。从此,她上班,忙学校工作,精心育人;下班,急匆匆往家赶,料理家务,照顾婆婆、照料丈夫。十几年来,她始终坚持精心照顾和伺候婆婆,给婆婆做饭、梳理头发、洗衣、洗澡、倒便盆等。婆婆两次身体不适,她都在第一时间背着老人到医院救治。在事业上,她也有自己的追求,不但业务精湛,认真负责,而且还非常注重学习和借鉴别人的长处。她撰写的论文《别样的课堂三部曲》先后获得省级、国家级优秀论文一等奖;《我的高效课堂》先后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2010年,在渭城区教师能力测试中以满分的成绩位居全区第一名。
“既然老公是我的家人,那婆婆就是我的亲妈。既然是亲妈,就要让老人安度晚年!”张香微简单、朴实的一句话,展示出她善良贤惠的美德,道出了中华忠孝文化的真谛。(B)(13)
井军鹏简要事迹材料
井军鹏,男,汉族,1972年4月生,大专文化程度,中共党员,复转军人,咸阳市渭滨粮食储备库职工。
井军鹏的母亲患有心脏病、糖尿病。弟弟语言障碍,离异后带着8岁的侄女生活。2008年,父亲因车祸,造成神智不清,从此,导尿管不离身。老岳父患脑癌,长期住院,需要人照顾。灾难接踵而来,这个北方的汉子紧咬牙关,毅然承担起照顾亲人的责任。作为家里唯一的顶梁柱,井军鹏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2011年正月初二夜里二点多,母亲突发脑血栓,住进市中心医院,由此引发心脏病、糖尿病复发,病情再度恶化,先后在市中心医院、中心医院二分院、市二十局医院、中医学院等医院进行治疗。出院回家后,他精心护理,每天为老人搭配营养餐,为老人换衣、洗澡、按摩,翻身、倒屎倒尿,确保老人血脉通畅,三年如一日。三伏天,两位老人因为天气太热睡不着觉,他就想办法给老人装了空调;冬天,为了不让老人受凉,他给老人铺上电热毯,灌上几个暖水袋,放在老人手边、脚边,每晚为老人坚持用热水泡脚。现在的老人能自己在床上坐起、能自己吃饭,精神状态也很好。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井军鹏以一颗善良感恩的心,一份关爱残疾弟弟的情,诠释了为人子女,为人兄长的全部价值。(B)(13)
新闻推荐
本报讯(赵琳敏)为迎接新学期开学,三原县教育局从1月15日至3月15日在全县范围组织开展学校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本次整治将对活动范围内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全面开展法律法规及防控食物中...
三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