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切实发挥考核工作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三原县按照省市关于“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总要求,坚持以目标责任考核为总抓手,注重工作创新,优化指标设置,狠抓过程监管,强化结果运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科学设置指标,优化考核体系。科学设置指标是目标责任考核的基础。坚持科学合理、突出特色、适度加压、全面覆盖的原则,按照“跳起来摘桃子”的指标设置理念,把全县14个镇(发展服务中心)分为重点发展镇(发展服务中心)和优化发展镇(发展服务中心)两大类,差异化设置指标;对重点发展镇(发展服务中心)设置综合实力提升和对全县发展的贡献指标,对优化发展镇(发展服务中心)设置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在强化共性指标的基础上,实施工业经济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等指标分值互补模式,达到理性指标设置。同时,引导各镇(发展服务中心)走特色发展之路,增设特色指标,并赋有一定分值,使各镇(发展服务中心)在同一起跑线上迈步。把县级部门分为党群部门、政府部门和双管部门三个类别,结合部门职能差异,建立个性指标与共性指标互补的考核体系,加大个性指标分值权重。把政府部门按职能细化为综合管理型、经济服务型、执法监督型、涉农型四个层次,综合管理部门突出常规目标任务;经济服务部门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任务;执法监督部门突出优化环境任务;涉农部门突出项目资金争取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对于市考指标、事关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部署、重点指标和重要工作全覆盖,全部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下达目标任务时能够量化的指标,全部量化分解到每一季、每一月,难以量化的指标提出具体要求,增强了考核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激励性和导向性。
强化考核督查,力促指标落实。严格督查是目标责任考核的关键。扎实推进层层督查、上门督查、全面督查、专项督查的四维模式,确保各项指标落到实处。一是层层督查。县考核委员会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包抓市考指标责任制,定期以“指标进度提醒函”提醒各县级领导包抓指标进展情况;各县级包抓领导对包抓的指标严格管理,对滞后指标,及时与指标责任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分析原因,制定对策,促进整改,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工作落实。二是上门督查。实行由县考核办包抓指标责任部门,县考核办根据包抓指标责任部门任务,坚持每月不少于两次上门督查工作,与指标责任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逐一见面,就其承担指标的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认真分析,议定对策,保质保量完成阶段任务。三是全面督查。每季度在对全县各单位工作考核检查的基础上,由县考核办联合县发改局、县统计局等职能部门深入到指标责任部门,对全县重点项目建设、指标任务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同时,将督查情况以《三原考核》形式下发督查通报,提醒指标责任部门加压赶超,推动了指标落实。四是专项督查。坚持每月由县考核办会同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对未达到时间进度要求、全市排名靠后或被预警通报等“问题指标”进行专项督查,并视情况分类下发催办单和督办单,限期整改,确保高效完成任务。
严格考核奖惩,树立正确导向。严格奖惩是目标责任考核的动力。坚持把考核和用人结合起来,严明奖罚,牢牢发挥季度考核和年终考核这一“双刃剑”,坚持对季度考核结果在各序列排前位的单位进行通报表彰,各序列排末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全县领导干部大会上作表态发言。年终考核对获得优秀和良好等次、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县委并对其领导干部优先提拔或交流任用;对考核结果为一般和较差等次的单位,其领导班子要向县委写出书面报告,分析原因,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同时,由县考核办会同县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对在季度和年终考核各序列最后一名的单位,及时下发红色、橙色和黄色预警督办单,进行工作督办,限期整改落实,有力地触动了各级各部门的“神经末梢”,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热情。(作者系三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B)(13)
新闻推荐
本报讯(赵琳敏王卫刚)围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今年三原县推出三项活动。纪念新“消法”实施一周年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新“消法”及实施一年来的维权成果;送新“消法”进市场、进校园、进社...
三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