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走进三原的中小学校,处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排排规划整齐的绿色植被旁是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一条条平坦宽阔的塑胶跑道上是孩子们拼搏奋斗的身影,一间间设施齐全的音美室、实验室里,孩子们正在与艺术、科技对话……这一切,让无论身处农村还是城市的孩子都拥有了一个享受均等教育、放飞人生梦想的温暖起点。
2014年,三原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创建“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普及学前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县”称号。
推进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发展,让教育成为三原对外形象的亮丽名片,把教育作为造福万代的永恒主题,三原,一直在行动。
合理规划 绘就教育发展蓝图
2013年底,三原全面启动省级“双高双普”合格县创建工作,把创建全省“双高双普”县和全国教育均衡县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划性文件。
按照“校点集中化、办学规模化、条件标准化”的要求和“小学就近入学,初中联片集中,高中设在城区”的思路,该县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集中力量办好镇初级中学、镇中心小学和规模较大的完全小学,减少教学点,扩大办学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办学效益;城区学校按照“学校规划与城市规划相统一、学校布点与城市建设相同步、学校规模与城市人口增长相适应”的原则,加大教育资源整合配置力度。
一年多来,全县进行3次较大规模的中小学校布点调整,经整合后该县现有高中2所、职业学校1所、初级中学15所、完全小学56所、幼儿园85所,基本实现科学布局、资源整合的目标。
加大投资 筑牢教育发展根基
三原建立中小学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将上级财政补助资金和县级财政设立的教育专款足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县财政每年新增财力的20%用于义务教育,教育费附加全部用于弥补教育经费不足。2014年以来,该县多方筹措资金2.25亿元,启动中小学校园建设工程。硬化操场68个,全县所有学校全部告别土操场,建设部室楼19个,全面完成部室设施配置及信息化建设,办学条件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咱中小变化就是大,校园里建了凉亭、假山、池塘,感觉好得很;娃们也有了多媒体教室,体育、美术、音乐所有器材比以前多多了,教室里也装上了暖气,咱再也不用担心娃的手脚受冻了……”提起中山街小学的变化,居民李大姐脸上溢满着喜悦的笑容。
这些变化在三原的农村学校也发生着。
2013年以来,该县共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心幼儿园15所、村级幼儿园29所和幼儿早教中心1所(包括特殊幼儿康复教育),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8.11%,80%的适龄儿童均享受到优质学前教育,实现公办幼儿园各镇办全覆盖。 (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超建房”挡住出村路,反映两年没人管。本报讯(记者沈广睿)三原县城关镇新西巷居民向本报反映,一住户将自家房屋建到马路上,影响居民出行。两年多时间多次向县国土、城管监察反映,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而...
三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