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村内的孩子们完全没有此类型孩子常有的羞涩自闭等,个个都很活泼开朗。
本报记者 黄香梅 文/图
作为国内首个专门无偿代养服刑人员子女的民间慈善机构,三原县东周儿童村如今常年代养39名未成年人。然而如今,孩子们抵御严寒的棉衣棉裤及取暖的燃煤等物资尚有所欠缺,工作人员呼吁社会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这里的孩子们温暖过冬。
从这里离开的孩子无一例犯罪记录
“父母犯罪,子女无辜。然而,他们往往因此失去了生活的依靠。为了生存,他们有的当童工谋生,有的捡破烂糊口,有的沦为乞丐沿门乞讨,有的被亲属们皮球般踢来踢去受尽虐待,更有孩子因受不了歧视自暴自弃走上犯罪道路危害社会。”在一纸交与业务主管单位——三原县司法局的汇报材料里,杨彪如此写道。
杨彪是三原县东周儿童村村长。1996年,老校长郭建华以自己的村办企业为主要支撑,建立了这家国内首个专门无偿代养服刑人员子女的民间慈善机构,给这些无辜的孩子们提供一个生活、学习、健康成长的场所,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过去近20年,这里共代养服刑人员子女380多名,他们分别来自陕西、四川、甘肃、新疆、山西、北京等10多个不同省区。大多数孩子,在父母出狱后被接回。还有一些,则在这期间学得一技之长后正常步入社会。
最让杨彪自豪的是,到目前为止,从这里离开的孩子,无一例犯罪记录。
御寒物资现缺口呼吁爱心支援
干净整齐的儿童宿舍,整齐划一的配套课桌椅,藏书较丰富的图书阅览室,中央文明办捐建的电脑学习室……东周儿童村自诞生之日起,凝聚的便是民间力量的浓浓爱心。
2000年前后,中国乡镇企业式微。老村长郭建华创立的村办企业未能幸免而倒闭。接下来的日子里,虽然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捐赠仍零星有之,不过仅仅一年后,儿童村就迎来“等米下锅”的窘迫之境。最终,还是郭老村长带着孩子们捡破烂卖得262元钱,才买回了救急的6袋面粉和一些蔬菜。
基于实际,2003年底,陕西省委做出决定,从2004年起,由省综治办、司法厅、民政厅以及三原县政府,每年共为儿童村拨款15万元,作为儿童村的基本经费保障。
如今,这家登记代养规模为50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民间慈善机构,常年在村代养39名,其中:幼儿园8名、小学6名,初中16名,高中4名,技术学校3名,大学2名。不过杨彪介绍,每年儿童村会收到全国各地服刑人员代养请求的数量,远远不止这个数字,但根据村里经济现状,他们只能再三审核权衡后,选择那些明显濒临社会边缘、流浪边缘的儿童进行代养。
“村子里供暖使用的燃煤,每年都很紧张,我们也都是勒紧了裤腰带过冬。就今年的现状来看,燃煤并不能够持续整个供暖季。”杨彪说,还有就是孩子们正处于长身体时,个子长得快。往往一个年头的功夫,他们上一年所穿的棉衣、棉裤、棉鞋,就会要么变小,要么就是水洗后保暖效果大打折扣。孩子们如今急需补充棉衣、棉裤、棉鞋和其它保温用品。“诚挚希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事业单位能够伸出援手,帮助孩子们,让他们能在温暖中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杨彪说。 (B)(10)
新闻推荐
近年来,三原县以蔬菜基地建设为重点,走特色农业之路,新增设施栽培面积1500亩,5个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列入市级示范园行列,截至目前,全县蔬菜面积22.3万亩,总产量78万吨,实现产值7亿元。图为鲁桥镇东沟村大棚...
三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