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监部门检查超市,严把食品安全关。(B)(10)
清理“野广告”,不留一处死角。(B)(10)
冲洗绿篱,增绿提质。(B)(10)
整治工地扬尘,捍卫碧水蓝天。(B)(10)
机械化清扫,路面保洁全天候。(B)(10)
节能减耗换新灯,提升城市亮化效果。(B)(10)
千年古都焕发新姿。
城市美丽如画。
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本报记者 吕聪 文/图
【核心提示】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创建办的组织推动下,咸阳市以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为牵引,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宗旨,按照“多城同创、城乡联创”工作思路和“抓巩固促长效、抓提升促建设、抓深化促管理、抓创新促发展”工作要求,不断巩固拓展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加快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进程,切实提升了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向大地,环卫工人已经把大街小巷扫得干干净净。统一广场、咸阳湖岸和各个小区广场,晨练的人们正在乐声中起舞。伴随熟悉的垃圾清运车音乐,居民将生活垃圾自觉倒进车厢。步履匆匆的上班族随手把吃完早点的废弃物丢进路边垃圾桶。咸阳,这座千年古都从睡梦中醒来,在靓丽温馨的环境中迎来了一天的生活。
2015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巩固发展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作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持之以恒抓巩固、促提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城市魅力,全城百姓安居乐业,共享创建提升成果。
全城联动 群众参与 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去年是咸阳市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夯实责任、细化分解任务,推进国卫巩固提升工作。
秦都区以“打造最优人居环境”为目标,落实清扫保洁“四位一体”工作机制营造干净城市环境,以出店占道经营治理为重点营造有序城市环境,以清理垃圾杂物为重点营造宜居社区环境,并加快对老旧小区的改造提升;渭城区以国卫复审为主线,开展市容秩序整治,联合相关单位治理群众反映热点问题,整治集贸市场“脏乱差”,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城建、交通、住建部门建设城西快速干道等80多项路桥工程,打通疏通断头路瓶颈路46条,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完成市区“四大门”、出入口、主次干道道路改造、绿化、美化、亮化及街景整治;交警、城管综合执法加设停车泊位、非机动车停放站点,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卫生、食药监、工商管理部门开展“双节”、春节、清明、寒衣节冥币禁烧专项整治,对诊所、美容等“六小行业”执法,督促健全卫生管理,完善传染病防治网络,彻底清除病媒生物滋生场所。
咸阳日报、咸阳广播电视台常年开设国卫宣传专栏,营造强势宣传氛围。各单位门户网站、社区、广场等都设固定宣传阵地。市创建办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调研国卫巩固提升工作,通过“晒问题”、“解剖”镇办、专项督察、模拟演练等加大对国卫复审工作督察督办力度。2015年6月,咸阳市如期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复查,10月下旬,咸阳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B)(10)
多措并举 增绿提质 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
自咸阳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荣誉称号以来,市委、市政府和市创建办把巩固和扩大园林城市创建成果作为优化城市环境、造福人民群众的大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营造浓厚的爱绿、护绿社会氛围。
其间,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巩固提升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实施方案》,安排部署综合管理、绿化建设、建设管控、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市政设施、人居环境、社会保障、宣传督导等九大项工作任务,组织实施“万亩绿林、万亩水面、万亩花卉”三万工程和“城市大绿、周边造绿、街道造景、庭院添绿、蓄水湿地”五大工程,不断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市财政局落实绿化养护经费,解决园林管理经费不足问题。市城建局深入开展城市增绿工程,按照“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原则,大力实施了丝路公园、文咸广场和南安村绿地等惠民绿化广场建设,满足现代城市功能需要与居民公共休闲生活需求,并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定期对城区各镇办市容环卫工作进行考核评比,加强了对园林绿地、市政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提高了城市绿地的养护质量。
截至目前,咸阳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38%、绿地率37.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32㎡,城市环境更优美宜居。(B)(10)
治污减霾 捍卫蓝天 持续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继咸阳市取得“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之后,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为全市人民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全市各级部门贯彻“治污降霾·保卫蓝天碧水”行动部署,以水、气污染治理为重点,全力打好污染治理攻坚战。城区和多部门开展“全城清洁”,对主次干道、公共设施、护栏、绿化带等全面清理,消除二次扬尘污染;加强对建筑工地、拌和场、露天煤场、木炭和白灰窑等扬尘污染易发点整治。
穹顶之下,每个人都是呼吸共同体。大气污染根源是人类活动排放,好的空气归根到底靠人的努力治污减排。市环保局适时启动空气质量重污染日应急预案,落实响应措施,加强重污染天气巡查、督办频次和密度。在秸秆禁烧上创新思路,对全市8个县区230万亩农田覆盖安装181个高清摄像头,实施24小时“空地一体”监控,助推禁烧工作取得成效。另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顺利完成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任务。
目前,全市拆除625台1339蒸吨燃煤锅炉,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7895辆。督办市区3家污水处理厂营运工作,确保污染物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在全体市民竭诚努力下,2015年,咸阳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258天,较2014年增加42天。(B)(10)
因地制宜 标本兼治 城乡环境整治成“常态化”
城乡环境是反映一个城市创建水平的重要窗口。去年,全市13个县市区按照“规划引领、因地制宜、标本兼治、典型示范、公众参与”原则,着力解决影响农村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
秦都区推进辖区农村环境卫生监管步入统一化、规范化、常态化轨道;渭城区以示范化创建、城乡容貌提升为抓手,加强对119个行政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和环境管理情况督促检查。
礼泉县迎接国家卫生县城复审,整治城区和过境城、镇、村环境卫生;乾县镇村保洁员不间断动态保洁乡村街道,巩固镇容村貌;永寿县规范底角沟非法加水点问题,整修排水沟、清理“六堆”;彬县跟踪督察城乡环境卫生整改,保证农村环境整洁有序;长武县致力城乡环境整治,清理不规则、废弃线缆线杆;旬邑县开展环境检查执法年活动,整治、美化城乡环境,镇容村貌得改观;兴平市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农村环境卫生考核,推进以奖代补机制;武功县出动人力、机械,清运城乡垃圾3200余方;泾阳县对13个镇85个村环境卫生拉网式整治;三原县取缔城区马路市场、划行入市,镇村推广“八统一”管理制度;淳化县整治211国道和5条县级公路环境,沿线种植波斯菊。
目前,全市城乡环境整治累计投入资金近10亿元,“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农村环境卫生规范化管理模式建立。此外,全市公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也继续推进,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沿线形成“绿色景观长廊”,为群众营造了“顺畅、优美”出行环境。(B)(10)
以城带乡 城乡联创 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
去年,咸阳市全面深化提升创建工作,坚持“促发展、惠民生”理念,把环境卫生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有力结合,不断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农村、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并迈出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扎实步伐。
随着“多城同创、以城带乡、城乡联创”的推进加快,各县市区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逐步提档升级,深化农村环境整治,纷纷谋划新的乡村发展布局。旬邑、长武、淳化等县进一步健全完善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促进城乡旧貌换新颜。因为村庄更美、乡韵更浓,南部县市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一大批以自然生态、田园文化、农耕文化、民俗传统和乡土特色为基础,以休闲观光、采摘体验等形式为重点的优势突出、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小村小镇遍地开花。像礼泉县袁家村、兴平市马嵬驿、泾阳县茯茶小镇等成为省内外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典型”。
与此同时,全市国家或省级卫生县城、园林县城、卫生镇村、生态示范镇村创建工作水平也大幅提高,创建示范县、镇、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要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美丽乡村。而建设美丽乡村又离不开农村环境整治。这一点恰与咸阳市“多城同创、以城带乡、城乡联创”的创建思路吻合。相信随着咸阳市创建工作的全面深化提升,还会有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深化创建的成果。(B)(10)
新闻推荐
“五四”的火焰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召唤青春的激情。近日,三原县安乐中学全体师生举行2016年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全校60名学生在鲜艳的团旗下庄严宣誓。记者景东旭摄(E)②...
三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三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