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新闻 兴平新闻 三原新闻 泾阳新闻 武功新闻 乾县新闻 礼泉新闻 永寿新闻 彬县新闻 长武新闻 旬邑新闻 淳化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咸阳市 > 三原新闻 > 正文

报人于右任 □闫索平

来源:西安晚报 2018-03-25 05:02   https://www.yybnet.net/

于右任先生是享誉海内外、人人尊敬的社会名流。他身份众多,广为人知的有:革命家、诗人、书法家、教育家、国民党元老等。论学,他旧学深厚,文采出众,能诗擅文,与吴宓、张季鸾并称关学余脉;论书,他是民国首席草书大家,碑骨帖魂,魏碑入草,自成一家,时人誉之“当代草圣”;论教育,他兴学报国,先后创办了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中国公学、上海大学、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等学府;论德,他乐善好施,兴学兴农,一生不置恒产,所有收入都拿来办学和赈灾,“他把钱都放在故乡人民的口袋里了。”

事实上,他还有一个少有人知的头衔:元老记者。1907年至1913年,他在上海先后创办了4种报纸,“铁肩担道义,辣笔著文章”,为民呼吁,抨击清廷,宣传革命,故有“先生一支笔,胜过十万毛瑟枪”之誉。

爱自由如发妻

于右任,原名伯循,字诱人(典出《四书》“夫子循循善诱人”),后取谐音右衽、右任,以后者为名。1879年生于陕西三原县,2岁时生母病逝,由伯母房氏抚养成人。幼时家贫,他6岁牧羊,差点葬身狼口;后入私塾和多家书院求学,师从关学大儒刘古愚。他聪颖早慧,16岁中秀才,19岁中举人,被誉为“西北奇才”。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西狩”,仓皇逃到西安。陕西巡抚岑春煊命令官民跪道侧一小时,恭迎圣驾。时在关中书院求学的于右任也被强迫参与跪迎。血气方刚的于右任欲致书巡抚,希望他“手刃西太后”,被同窗劝阻。事后,于右任剃成光头,脱去上衣,光膀子、提着大刀照了张相,并在相片上题诗“换太平以颈血,爱自由如发妻”,意诀清廷。目睹清廷的腐朽,于右任写下许多讽刺诗,其中便有讥讽慈禧的诗句“女权滥用千秋戒,香粉不应再误人”,自编为诗集《半哭半笑楼诗草》,于1903年冬在三原印行。不料,照片和诗集均落入三原县令德锐手中,德锐诬陷于右任为“革命党”,上报总督。1904年春,陕甘总督升允以“昌言革命,大逆不道”的罪名下令拿办于右任。时在开封参加会试(春闱)的于右任闻讯连忙逃到上海,从此,一边求学,一边开始了他短暂却影响非凡、彪炳新闻史册的报人生涯。

为争话语权而办报

自1903年《苏报》《国民日日报》和1905年《警钟日报》相继被清政府野蛮封禁后,上海进步报刊万马齐喑,保皇派报纸却十分活跃。某报竟公然为清廷张目,诬革命为叛逆。于右任拍案而起撰文反击,然而,投稿之后却石沉大海,他意识到话语权不在革命者手中,于是萌生办报之念。1906年4月,于右任怀着学习办报经验和募集资金的目的东渡日本。在留日陕籍学生的介绍下,于右任不仅参观了日本的报社,而且慕名拜会了孙中山先生,并加入同盟会,其间筹集到了3万两白银。

1907年4月2日,于右任创办的第一份报纸《神州日报》在上海发行。于为社长,邵力子、范鸿仙等为编辑。该报大胆弃用清帝年号纪年,而改用干支和公元纪年。它是一份在编辑和印刷上完全现代化的大型日报,日出3大张、l2版,发稿量2万多字;开设要闻、本埠新闻、沪事评论、杂俎、文苑等栏目。较之他报,《神州日报》增加了大量新闻,并开创副刊,刊载诗文随笔。当时,上海各报三缄其口,不谈革命,惟《神州日报》不畏强权,抨击清廷,“有闻必录”,大量报道革命党人在各地起义的消息,在舆论上大力支持革命运动。值得一提的是,其借口“照录党人供词”、公布“缴获革命党文件”,全文刊登了同盟会纲领和宣传三民主义的文章。秋瑾被害时,该报发表社论,斥责主凶、绍兴知府贵福为“国人之蟊贼”。

《神州日报》打破了上海舆论的沉闷,深受读者欢迎,创刊不久发行量即超过1万份。可惜创刊80天后,报馆不幸毁于火灾。灾后,报馆勉强支撑;后因内讧,于右任离开该报。

百折不屈“竖三民”

当时上海道台蔡乃煌欲借于右任之笔钳制舆论,便重金聘请于担任《舆论日报》总主笔。然而,因为道不同,于右任直接拒绝。他另起炉灶,先后创办《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因报名均以“民”字打头,且同为于右任创办,办报宗旨、思路一脉相承,史称此三报为“竖三民”。

在柏筱余、沈缦云等富商的解囊相助下,1909年5月15日,于右任任社长、陈非卿任主笔的《民呼日报》在上海诞生。该报以“大声疾呼、为民请命”为宗旨,针砭时弊,鞭挞腐败,关心民瘼。创刊号一面世,即被抢购一空。于右任有了办报经验,且吸纳了戴季陶、谈善吾等笔杆,仅仅3个月,《民呼日报》发行量骤增,居上海群报之首。

时值甘肃大旱,《民呼日报》翔实报道了灾荒的惨状,并揭露陕甘总督升允3年匿灾不报、田赋不免,以致赤地千里、饿殍载道。于右任一面揭露官场腐败,一面发起了募捐赈灾活动。升允恼羞成怒,勾结上海道台蔡乃煌,诬陷于右任侵吞赈灾款,又有多名被《民呼日报》批评过的清吏落井下石,诬告该报“诽谤”。于是,蔡乃煌与英租界洋人联手拘捕了于右任、陈非卿二人,制造了轰动一时的“民呼报案”。当局之所以这样,就是想要拖垮报社。于右任被羁押月余,审讯9次;其间每日有数十读者写信声援。《民呼日报》在创刊92天后被迫停刊,于右任终于被释放,并被逐出租界。

于右任,虽是一介书生,却硬骨铮铮,不屈不挠。一报停刊,再办一报。1909年10月3日,《民吁日报》在法租界创刊。于右任将《民呼日报》的机器设备过户给《民吁日报》,换个名字,原班人马重新开张。他不便出面,便委托范鸿仙当社长。于右任这样解释报名:“民不能呼,唯有吁也。”吁与呼,字形相近,表示人民愁苦阴惨之声;“吁”字又为“于某之口”,沉痛而又幽默。

《民吁日报》面世时,日本侵华日甚。报纸连续发表了《论中国之危机》《锦齐铁路与远东和平》《买日货者看看》等时评,揭露日本人在中国东北进行的经济与战略性的侵华阴谋,此举惹怒了日本驻沪领事松冈。这年的10月26日,朝鲜志士安重根在哈尔滨刺死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胁迫清廷签署《马关条约》者),上海数十家报纸对此装聋作哑,唯《民吁日报》在头版报道了这一大快人心的消息,称伊藤博文“死有余辜”,认为“飞此一弹,抵万人之哭诉,千篇之谏书。”文章一登,读者拍手称快,松冈暴跳如雷。于是,松冈向清廷施压,报馆被封。《民吁日报》虽只办了48天,却深得民心。被封的当天,江南四省学界800人联名声援,有人甚至写挽联、悼词悼念该报,晚上,竟有“燃香烛痛哭者”。

清廷通缉,租界驱逐,于右任屡遭摧折,他只能东躲西藏,食不果腹。有位书生朋友为了给于右任找口吃的,去偷了烧饼铺的一只烧饼,被人当场摁住,一顿暴打。打完了一问,书生说是为了救济更穷的朋友。老板见这个文人不像撒谎,就放了他,并送了他几个烧饼。于右任和书生二人在旅馆中享受这几个烧饼时,禁不住抱头痛哭。

因当局判决“机器不准再作印刷报纸之用”,几经周折,在沈缦云、庞青城等浙商的资助下,1910年10月11日,于右任在上海租界创办了《民立报》。于为社长,宋教仁主笔,编撰队伍人才荟萃,张季鸾、章士钊、马君武、陈其美等才俊尽在麾下。该报每日出,对开3大张,内容分纪事、评论、杂录等,其中新闻版面较多,编辑们每晚总要忙到凌晨4点才完成编校,之后发版印刷。凌晨5点印出的头批报纸先供给苏州河上的小火轮船,发往苏杭一带;早上6点印出的报纸供本埠发行。当时的报社没有专职外勤记者,遇重大事件编辑须亲自去采访;另外,报社在欧、美、日聘请留学生为兼职驻外记者,以采集国际新闻。

《民立报》以评论为手段,矛头直指清廷,斥之为“冥顽不仁之政府”“倒行逆施之政府”,称镇压革命的清吏为“民贼”。同时,大量报道各地的革命运动。1911年4月,宋教仁、陈其美以《民立报》记者的身份直接参与了广州起义。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民立报》全力宣传,开设了“武昌革命大风暴”专栏,每天整版报道起义战况,报馆所在的望平街每日万人云集,买报、看报者络绎不绝。印刷机昼夜不停,仍供不应求。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刺,《民立报》斥袁世凯为“凶犯”,并刊发孙中山的《讨袁通电》,号召讨袁护国;9月4日,袁世凯勾结租界、当局查封了该报。

《民立报》从创刊到查封发行了3年多,共出1036号;每期发行2万多份,影响了一代青年。1911年春夏间,在长沙求学的青年毛泽东看了《民立报》上宣传革命、讨论“社会主义”的文章后深受鼓舞,思想发生了巨变。他从该报上了解了广州起义、孙中山、同盟会纲领和三民主义等,正是《民立报》的影响,使毛泽东开始抛弃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主义立场,转向了孙中山、黄兴革命派的立场。1936年6月毛泽东在延安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说:“在长沙,我第一次看到报纸——《民立报》,那是一份民族革命的报纸,刊载着一个名叫黄兴的湖南人领导的广州反清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我深为这篇报道感动,发现《民立报》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材料。这份报纸是于右任主编的,他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一个有名的领导人。”

“竖三民”之后,于右任先生淡出报界,而“误入”政界,后来又当了国民政府监察院长,身居高位,两袖清风。1949年,70岁的他被裹胁去了台湾。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晚年独居台北(于的夫人、女儿等留在大陆)的于右任思乡心切,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却无法回归故里,先生肝肠寸断,杜鹃啼血般吟出千古绝唱《望故乡》(又名《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家国之思,黍离之悲,故园隔绝,悲痛哀绝,令人怆然泪落!

孙中山也曾是报人,一生创办了十几种报刊(堪称“办报狂人”)。关学对于右任影响深远,他尤其将“横渠四句”奉为圭臬,他一生书写条幅最多的就是那四句话,并在办报的生涯中实践着“为生民立命”的主张。先生84岁华诞时,台湾邮政局发行了一枚“元老记者于右任”的纪念邮票,票上印有于氏的亲笔题词“为万世开太平”。端详邮票,先生感慨万端:“在我的生命历程中,我最怀念的还是从事新闻记者的时期。”从28岁到34岁,于右任先生办了4份报纸,他以笔为旗,舆论作剑,为辛亥革命呼号呐喊,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璀璨的一页。

新闻推荐

三原女子董淑兰入选2月“中国好人榜”

昨日,董淑兰在三原家中帮哥哥洗脸华商报记者王斌摄她悉心照顾半瘫哥哥6年每天推到广场做体能训练,用肩膀做他的拐杖68岁的哥哥如今能站立,步子迈得越来越远3月4日,中央文明办发布2月份“中国好人榜”...

三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报人于右任 □闫索平)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