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21日关于武功县李家村村民吃浑水五年的报道见报后,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
26日记者回访时,该村的吃水状况依旧;而进一步调查发现,该村饮水项目是由三个部门“整合”实施的,也正因有三方介入,才导致了该村饮水安全问题陷入了“三不管”的窘境。
农发办称 只是打了一口灌溉井
县农发办马姓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09年该办在李家村实施了一个灌溉井项目,只是打了一口井,建了机电房,安了水泵,项目没有外围的灌溉渠道等内容,不存在项目交叉的问题。
他还说,“我们打好井,移交给村上管理,就不管了”。至于为什么改变灌溉井的用途,他也“说不清楚”。
发改局称 仅埋设了自来水管道
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10年向上申报了一个以工代赈项目,用于解决李家村的自来水管网铺设。但是项目下来之后却增加了一个水塔,因为下拨资金只有10万元,资金不够,而且村上已有水塔,所以就只是给村里铺设了管网。
这位负责人还介绍说,这一饮水项目是个整合项目。
水塔是哪个单位所建 暂系一谜
水塔究竟是哪个部门所建?采访中出现了水塔可能是水利局或财政局修建的两个说法。
但记者在县水利局,得到的明确回答是,该局从来没有在李家村实施过人饮项目。
随后,记者前往县财政局欲核实情况。该局查阅相关资料后回应,也并未在李家村实施水塔修建项目。
至此,李家村的水塔究竟是哪个单位所建,暂系一谜。
三方投资致饮水安全“三不管”
加上尚不明晰的建水塔单位,李家村的饮水项目就成了一个由三个部门实施的“整合项目”。
记者清晰地发现,正是因为有三方介入,才导致了该村的饮水安全问题陷入了“三不管”的窘境:农发办负责打井,发改局铺设管道,成谜的单位修水塔,除发改局未修水塔之外,各部门都认为干完了各自的项目,村民的饮水问题也似乎得到了整合解决,但对饮水安全的“三不管”,却让村民吃着浑水。
清洗水塔仅是治标之计不治本
报道见报后,李家村已准备请专业的清洗公司清理水塔及管道,并安排晚上抽水,待沉淀一夜后再向村民供水,希望能改善水质;同时将请卫生监督部门对水质进行化验。
但村干部指出,要彻底改善水质,必须另行选址重新打一口井。这一说法也得到了佐证,县农发办一位干部说,当时打的是灌溉井,井的位置和以前村里水质不好的老井在同一地质带上,因为地质结构有问题,井水灌溉可以,但不适合做饮用水。
李家村村民何时才能吃上安全放心、不再浑浊的自来水?本报将进一步予以关注。
本报记者 陈奋翔 李小刚
吃了五年浑水才知来自灌溉井 后续
武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