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冯维华商报记者 刘军伟 摄
生产基地在加工粗布
当了8年的公务员,回到家乡后她选择自由创业,一尺老粗布让她看到了商机,这也让她有了第二次称呼——“粗布姐”。从起初的网店到如今的实体店,从当初的4人团队到现在的40多人的公司,老粗布在她手中变成了各种时尚服饰,精美手工品。
回乡创业 看中老粗布
冯维是土生土长的咸阳人。在咸阳建设路上有一家老粗布专卖店,这是冯维开的第一家实体店。
和老粗布结缘,也是冯维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冯维曾在外省工作,但因个人原因,2013年初,辞去了干了8年的公务员。
回到了咸阳,她上了半年的班便辞去了工作,“上了那么多年班,感觉自己已经不适合上班了,喜欢自由一点的生活。”冯维决定自己创业,此时,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老粗布”进入她的视野。
“布不容易赔钱,而且当时做老粗布的寥寥无几,产地武功离咸阳也近。”冯维说。她和几个亲戚谋划创业,先从一家淘宝店做起,从武功村民收来散品的粗布,先从床品通过互联网淘宝销售。刚开始,网店有半年基本没生意,大家都开始放弃时,微信里的社区分享让冯维重新看到了希望。
社群分享“粗布姐”声名远扬
冯维也因卖粗布产品走红,被网友称为“粗布姐”,有网友还专门为冯维画了一副头像。
“起初在微信社群中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传播有关电商的知识,听到的人多了,渐渐的有了名气,也有了自己的粉丝。”冯维说,社群分享最火的时候是百群同播,通过网络机器人,一个微信群里进行直播,只要你在这个群里,你加入的其他群也可以实现百群直播。
“粗布姐”有了名气后,很多人慕名而来购买产品,网店的销量顿时提了上去,每天接单量都在200单以上。“为了保证品牌效应,我们每天只发200单,很多顾客只能等。”冯维说。
生意好了,但因缺乏经验,风险也随之而来,创业一年中,冯维从武功村民收来散品的粗布加工成床品通过互联网销售,但因货品参差不齐,积压了近百万元的货物,这一度让她陷入危机。2015年8月,武功县舞凡秀老粗布专业合作社成立,作为生产基地,冯维提供原材料给村民并亲自给村民上课,讲解改良的织布技术,也从各地请导师为村民培训讲解。
“粗布可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可做的东西很多。”冯维说。
做出品牌用粉丝发展实体店
合作社内共有170台织布机,经过技术改良,织出的布不仅花色美,布料摸着也舒服,“我身上穿着的衣服就是我们自己的织出的布,做成的衣服。”冯维说,我们目标是将原始的粗布发展为一种时尚的粗布艺术,现在大家看到的粗布,添加秦秀,汉服等元素,我们的目的是将粗布打造成为一种优雅,时尚,舒服的品牌。
创业期间,每一位员工都是合伙人。“我鼓励员工把事业当成自己的事干,要用谈恋爱的方式去工作。”冯维说。
“别小看老粗布,它的市场前景很好。”冯维说,我们的目标是做全国最大的老粗布交易平台,明年,我们将利用1500个粉丝成立50家粉丝店,在全国进行覆盖。
“合作社的模式为村民提供一个致富的途径,挺受当地政府欢迎的。”冯维说,在以后的创业路上,她准备将武功的模式推广出去。华商报记者 刘军伟 通讯员 王蓉
新闻推荐
大年三十看望同行 初一送乘客初三去提亲 的哥刘师傅过年收获了快乐
新春佳节,人们在与家人团圆之际,的哥刘建贵的春节假期却有点忙,大年三十收车后看望家庭困难的同行,初一早起送提前预约的乘客去机场,初三又要为外甥去外地提亲……虽然看起来刘师傅整个假期都没有休息...
武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