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人
苏廷昌原来是武功县普集街中学的高级教师,今年61岁,家住普集街社区普东村。2016年正月十三下午,他为了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在与烈火搏斗中壮烈牺牲。回想起苏老师的一生,留给学校师生和社区群众不尽的思念和感动。
春节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然而2016年正月十三这天,对武功县普集街社区普东村来说,却是一个充满悲伤阴霾的日子。下午4点多钟,61岁的退休高级教师苏廷昌突然听见妻子喊道“前边赵小军家着火了,快去救火!”看到赵小军家平房阁楼上的熊熊烈火,浓烟滚滚。苏廷昌二话没说提起水桶向赵小军家冲去。
人们发现赵小军家铁门紧锁,无法进去灭火,北风呼呼,火借风势越烧越旺。如果不及时扑灭,将严重威胁着两邻家的老房和整条街道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情急之中,苏廷昌和几个村民找来梯子搭在房后,他第一个爬上房顶。邻居找来软水管接在自家自来水龙头上,想直接用水管灭火,可水压太低,水送不上去,人们只好用水桶、脸盆一下一下往上递水。苏廷昌站在最前边。他刚把两桶水泼向烈火,一股热浪夹杂着浓烟向他迎面袭来,呛得他睁不开眼睛。他身不由已向后退了几步,不料双脚落空,只听他“啊”了一声,头部朝下从四米多的高空摔到了水泥地面上。下面递水的人们听到响声,发现苏廷昌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鼻口流血,急忙找来一辆三轮摩托车将他送往县医院抢救。经过医生努力,他终因颅脑伤势过重,失血太多,壮烈牺牲。他的生命永远停止在61岁,停止在2016年正月十三下午5时40分。
乡亲们和赶来的消防战士把烈火扑灭了,周围人民生命财产保住了,可苏廷昌老师却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噩耗传来,学校师生,社区年轻的小伙媳妇、年长的叔叔婶婶、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都为失去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好老师、好乡邻而伤心落泪。苏廷昌88岁高龄的叔父苏建文夫妇悲痛欲绝,茶饭不思,两位老人终日以泪洗面。苏老师的学生从媒体上了解了苏老师牺牲的消息后,纷纷在网上留言歌颂、悼念。家中失火的赵小军夫妇哭着说:“我叔是村里最好的人,早知我叔救火中牺牲,就是把我家房子烧光,也不让他上房顶。”
为了悼念苏老师见义勇为的英烈行为,普东村停止了一切娱乐活动,取消了社火、竹马的表演,整个普东村沉浸在一片悲哀的气氛中。正月二十上午苏老师的遗体在武功殡仪馆火化,村里男女老少自发地来殡仪馆吊唁,参加与遗体告别仪式。普东村街道两旁摆满了花圈。村民们为苏廷昌老师举行了隆重的追思大会,村里男女老幼500多人前来参加,大家纷纷上台讲述自己眼中的苏廷昌老师,盛赞他做得一桩桩、一件件普通而又感人的事情中蕴含的平凡的高洁人格和闪光的人性光辉。
1954年苏廷昌出生在普东村一户农民家庭里,高中毕业后,通过招录考试,他有幸成为一名民办教师,一干就是十几年。1988年,他完成了教育学院数学函授教育全部课程,在国家招录正式教师的考试中,又以榜首的成绩转为公办教师。不久,他从中心小学调入中学,在中学工作了二十多年。他知识功底扎实,教育方法灵活,常常用生活中的图形实物应用原理,深入浅出地揭示相关概念法则定律,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他善于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并结合实践撰写教学论文,参加省、市论文大赛,在刊物上发表获奖。多次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受到表彰奖励,是“学者型、研究型教师”。
普东村的村民们都说苏廷昌是一位热心肠的人,他秉承了祖父的热肚心肠,无论谁家有事,都会千方百计地为人排忧解难。新中国成立前,普集街二里半长的街道居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事成,找苏恒”。民间发生的很多纠纷,经苏恒调解都能化干戈为玉帛,双方不结死仇。廷昌的父亲苏景轼跟他的祖父一样,公正无私,被人们喻为“当代包公”。到了苏廷昌这辈,他继承了上辈人处理民事纠纷的美德,为维护社区平安和谐倾注心血和热情。他懂法律、懂心理学、更懂中国传统文化中为人处世的大事理,接受和处理人际纠纷事务入情入理,凡是村里发生的大小事情,只要廷昌出面都能得到合理的解决。在处理群众矛盾纠纷中,他以情以理、以法律为原则,化解民间矛盾,为小家庭大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了贡献。村民们都亲切地称他是“咱们村的法律义务调解员”。
苏廷昌给社区村民更深刻的印象是他乐善好施,古道热肠。退休以后,他做起了铝合金门窗,安装玻璃的活计,服务乡邻。不管是谁家盖房来订门窗,他都按期完成,绝不漫天要价失信于人。有的人家房子盖起来了,一时无钱付门窗费,他总是说“没关系,你啥时有了啥时给”。
“百善孝为先”。父母年迈多病,他端茶送饭,喂吃喂喝,擦屎倒尿,铺被烧炕。乡亲们都夸:“廷昌是个大孝子!”
对待自己的父母很孝顺,对待家族中的长辈、弟兄、村子里的老人也很尊敬。叔父苏建文年过八旬,退休后在县城居住。苏廷昌对待叔父母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每隔十天半月,都要抽空探望,嘘寒问暖,时刻关心着老人的健康。他每次来叔父家,不是送奶粉鸡蛋,就是送媳妇蒸好的馍,压好的面。逢年过节,还要送来瓜果糕点,蒸好的年馍包子,买好的年货。十几年来从未间断。
严父慈母是教育子女成才的朴素标准,苏廷昌对待子女的成长要求是严格的。他要求儿女坚守做人的道德标准,勤奋节俭,用诚实的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不要贪人便宜,“吃亏是福”。他的儿子苏瑜生回忆说:“小时候我偷吃了爷爷一小包奶粉,父亲发现后打了我一顿,事后爸爸很愧疚地告诉我,那是他拿少得可怜的生活津贴为生病的爷爷买的滋补品,我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父亲的行动给我们做了示范。”
烈火见真金,师魂照后人。苏廷昌老师心怀大爱、见义勇为的壮举义薄云天!他平凡而又伟大的英雄事迹将激励人们学好人、做好人,为了社会的文明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
新闻推荐
第二十一届杨凌农高会昨开幕快去逛逛农高会 各种稀奇真不少会期11月5日~9日航天育种和转基因有啥区别?
昨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宝文,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正永,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娄勤俭,陕西省政协主席马...
武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