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樱桃已经成熟
37岁的董海乐说起自己的“发家史”,笑得很朴很真。
家住兴平市南位镇茂陵村的他曾因贫外出过工。但他现在却是家门口一家企业的建设部主管,月薪达4000多元,而他的妻子也是这家企业的骨干,月薪也能拿到4000元。
他们“傍”的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能让他们在家门口挣大钱?4月20日,记者随咸阳市组织的采访团,走进了咸阳秦耀园艺有限公司兴平基地。
4个合伙人撑起的摊子
这是一家占地600余亩,拥有技术领先的组培室1栋,育苗大棚50个,主要从事设施大樱桃、树莓、树上干杏等品种的示范栽培及各种果树脱毒苗木试验、培育和推广的现代农业企业。
肖宝祥是这家公司的技术总监,他是陕西“红富士”苹果引种人之一,也是国家级果树专家、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研究员。
他介绍说,这家公司起初只是由“祖祖辈辈没有种过地”的城里人胡小军等4个合伙人每人出资8000元撑起的摊子。经过十多年的打拼,已经成为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现代农业企业,自行研究设计的大樱桃大棚棚体结构、棚内果树的技术管控措施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引进栽培试验的“树莓”和“树上干杏”两项成果填补了陕西省的空缺,如今已实现了苗木培育的规模化、现代化、工厂化。
公司总经理胡小军是一名大家公认的“女强人”。她说,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和当地村民的支持,兴平市和南位镇政府为了促进企业顺利落户,主动帮企业协调流转土地,兴平市水利局、农林局等积极为企业争取项目,帮企业解决了灌溉及园区基础设施等难题。公司现有苹果、樱桃、树莓、杏等优良品种23个,并于2015年与咸阳市农业局签订了5年育苗购销合同,同时与云南龙腾、恒冠泰达签订长期育苗购销合同。目前订单已签至7月份,约500万株。
让农民足不出村可赚钱
为了反哺支持企业的村民,2012年公司把附近的道常村和茂陵村作为帮扶的重点对象,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签订果树苗木种植专业合作协议,由公司免费对果农进行技术培训,提供种苗,设计大棚棚体,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回收包装销售,使两村600多户果农每户种植无毒果树种苗一至两亩,让农民足不出村可赚钱。同时,公司还在全省六个地市县区免费举办果树种植培训班近百期,组织各种形式的宣传推广活动60多场,受训果农近3万人次,免费印发技术资料、发放科普书籍近6万余册,并向贫困果农无偿赠送价值30余万元的苗木2万余株。
如今,和董海乐夫妇一样,周边村在这家企业的“双职工”已有七八对。他们家的土地被流转了,每年每亩收益1000元流转费,还可以拿到企业发给的工资。而同时,他们还可以利用自己家剩余的耕地给公司“代加工”苗木,每年每亩地还能拿到10000元的收益。据介绍,该公司已为当地解决剩余劳动力120余人,他们的年收入达到400万元,人均收入净增加1500元。而这家公司也因科普反哺村民,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全国科普示范基地,并成为陕西省十大苗木培育基地及咸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文/图本报记者陈奋翔
兴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