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客商和豆四川(左一)讨论今年苹果的品质。
本报记者 马沅聪 文/图
秋果飘香,这个季节走进咱们咸阳的各个县城都能看到那挂满枝头红彤彤的苹果。每年中秋节前就开始了新一轮的苹果销售旺季,9月25日一大早,永寿县豆家镇豆家村豆四川的电话就响个不停。“今年果子不错,赶紧来。”“价钱好商量,已经有客商来装了,你也抓紧”……接罢电话,豆四川没停,披件外套就往村里堆放苹果的冷库跑,“眉县的客商正在装运往印尼的苹果,我得赶紧看看去。”
豆四川,一个地道的果农,10年前,因为消息闭塞,和全村540户农民一样,每每遇到苹果丰收的季节,就成了他们喜悦中最苦涩的一段时间:丰收了,却卖果难。
起初是为了销售自己的苹果,他第一次走出村庄,跑到礼泉去联系外地客商,希望他们来买自家的苹果,也就是那一年,他不仅卖光自己苹果,还帮着把村上其他人家的苹果一起销售起来;也就是那一年,他帮着村民卖苹果的脚步再没停下。
诚实、守信的豆四川,配上永寿特有的高山苹果,迎来了一批又一批五湖四海的客商。
“农村人文化少,信息闭塞,只是一门心思扑在自己的那片果园里,只想着怎么把苹果种好,但是一到收获季节就犯难了。”豆四川说,从10年前走出第一步开始,他就决心一直帮村民卖苹果,把来的每一批客商变成朋友、甚至变成自家人,让他们年年都愿意来。
“我已经来了十几天了,来咱们这个豆家村收苹果也已经好多年了,就是冲着豆四川这个师傅,他人实诚,信得过,每次来都是在他家住,安排吃住,很放心。”来自眉县的客商刘红卫告诉记者,豆四川师傅组织能力也很强,每次来,他们不用操过多心,只要把自己需要果子的品种、大小等要求一说,他都安排得妥妥当当,他们也早都成为朋友了。这次来是要给印尼发一批富士苹果。
豆四川说,他们村共540户村民,平均每户有5亩左右的苹果,一年到头,苹果是庄稼人最主要的收入,“我家里也有8亩地苹果,除了料理自己庄稼,最忙的事情就是联系客商、收集信息,带客商来村里、去地头选果子。”豆四川说,一年根本闲不下来,从中秋节前开始到来年的5月份都是和村民忙着卖果子,“咱联系的客商要操心照顾好人家,来一趟不容易,有时家里最多时候能住十几个客商。”河南、安徽、四川、江西、广东、广西……全国各地,哪的都有。
不仅帮着村民卖苹果、还要及时传递苹果各种价格信息和行情、招待客商吃住,如今豆四川引来的客商不仅买豆家村的苹果,整个镇上,包括常宁镇、马坊镇以及礼泉北部地区的苹果都一并在客商收购范围内。而他也连续几年被评为苹果销售状元。“什么状元不状元的,咱想法很简单,就是给自己和村民一起把苹果卖了,再卖上个好价钱,让一年的辛苦没白费就行。”面对别人的夸奖,豆四川憨憨一笑。(B)(10)
新闻推荐
本报讯(秦立特)6月份以来,永寿县认真落实全市工业稳增长会议精神,强力推进“1113”工程,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着力打造新的增长点,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出增速稳中趋好、效益稳步提升、后劲不断增强的发展态势...
永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永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