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宣城 今日宁国 今日郎溪 今日广德 今日泾县 今日绩溪 今日旌德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今日泾县 > 正文

庐州非遗: 历经千年不失古朴本色

来源:合肥晚报 2021-12-31 00:55   https://www.yybnet.net/

○独树一帜的手撕书法

○宫式彩绘贴金传承人在创作

○庐州木版水印

○庐州麦秆画传承人在创作

○葫芦雕刻作品《山海经·金华猫》

○庐州木版水印传承人在创作

非遗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不应该深藏于巷中,而应该展示出来,让更多的市民都能认识和熟知。

合肥的非遗文化发展迅速,不少非遗项目还成功走入了市场,并享誉海内外,为很多人所喜爱,这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庐州木版水印:可逼真地复制各类中国字画

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传统美术”项目的庐州木版水印,是指在木质的雕版上用水性的墨和色来印刷,是我国特有的复制工艺。木版水印画最早可追溯到隋唐时期,迄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它集绘画、雕刻和印刷为一体,根据水墨渗透原理显示笔触墨韵,既可用以创作体现自身特点的艺术作品,也可逼真地复制各类中国字画。

庐州木版水印基本程序是绘、刻、印三者紧密配合,缺一不可,而印的升华“拱花”则是增加作品立体感的点睛之笔。用“饾版”和“拱花”制作的信笺古雅精细,受到现代书家和收藏爱好者喜爱。目前,这种纯手工印刷工艺在我国纯粹作为文化遗产予以继承和发展。

庐州木版水印内容丰富,木刻风格独特,是它永传不朽的重要因素。庐州木版水印充分发挥水色和宣纸的性能,追求笔墨意趣,着意粗细浓淡,构图设色雅丽工致,被称之为艺苑之奇葩,木刻之精华。尤其是“饾版”、“拱花”版压出凸纹的“拱花”技艺,古雅精细,成为诗笺中的典范。“饾版”作为分版分色的套印术,把过去一版数色印刷方法改进为分版印刷,通过多色雕版套印,表现出画面的深浅浓淡变化。“拱花”就是将制好的凸形的版片,按准确部位固定以后,再将宣纸接过来放在版上,对准位置按住后用臂力下压,或者将雕刻好的凹形的版片,固定好位置后,将宣纸接过来放在版上用砑磨石进行砑磨,纸面上就会出现凸起的花纹,使作品变得立体、有层次。

庐州木版水印传承人王泽龙,自幼爱好绘画,1980年进入安徽十竹斋,学习古法制笺拖染、洒金、砑花和刻画笺制作。他掌握木版水印、古法笺纸制作技艺,并参与十竹斋笺谱的复制和研发,如今成为合肥市市级非遗项目“木版水印技艺”的传承人。他曾成功复制近代鲁迅、郑振铎先生所倡导的,反映出明末士大夫“清玩”文化之最高成就的笺纸,其笺中云影波光拱花技巧尤为匠心独运。

近年来,在政府的扶持与帮助下,王泽龙除了将技艺传承给徒弟王宇轩、杨善霞、梁中丰(泾县)等,还通过科普展示、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非遗宣传,并与合肥市曙宏小学携手,开展非遗进校园开班传授,已初见成效,校方甚至用学生作品作为特色礼品进行馈赠。

庐州麦秆画:小画框里的大工艺

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传统美术”项目的庐州麦秆画,有着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差不多从麦子出现在中国的那时起,我们的祖先就以麦秆为原料进行艺术创作。直到秦怀王墓发掘时才出土面世麦秆画,发掘出的麦秆画虽经两千多年腐蚀,仍然色泽鲜明,不失古朴本色,令人叹为观止。

另民间视麦草为祈福迎祥之草,遂制作麦草画,供奉朝廷。麦秆画也因为它的材质来源,不仅有浓厚的民间味道,又有吉祥高贵的象征意味。

然而,在封建农耕社会,麦秆画虽来自民间,却也十分稀罕,更因其作为精美皇家贡品,所以不可能在平凡的百姓中流行,只能作为奇艺在皇室贵族间赏析、珍藏。今天,民间艺术家呕心沥血,挖掘研究古老的工艺技术,大胆进行实践,才使得麦秆画这一民间瑰宝重现人间。

麦秆画的原材料——麦秆,来自大自然,麦秆燃烧掉反而污染空气,用麦秆创作有利于环保。麦秆画取材简单,效果较普通画作有很多优点,有光泽、原料易得,可以通过染色、撕毛,做出平面图、浮雕图,制成色彩精美的装饰画。

麦秆画在古代是一种源自民间的手工艺术,限于社会发展水平,麦秆画在当时虽属创新,但还存在做工简陋等弊病,即至20世纪80到90年代,麦秆画的制作技术也并不成熟,还是处于生长和摸索时期。那个阶段的麦秆画仅仅是把麦秆简单处理后贴至画板上,效果呆板,还不具备适合大众的观赏性和装饰性。

而如今,庐州麦秆画从选料、染色、剖开、刮平、粘贴、熨烫、找图、描图、分片剪,做成后还要烙画、粘图,得经历十几个步骤。庐州麦秆画做工繁杂,在艺术处理方面,除了保持麦秆的自然、光泽和纹理之外,还大胆创新,吸收了国画、版画、剪纸、浮雕等众多艺术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作品。以精湛的制作手法,巧妙地制作出古朴典雅、惟妙惟肖的手工作品。它能保持上千年质地不老化、不褪色,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普通作品需要一个熟练工一周的时间,复杂作品需要25天以上才能完成,是典型的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纯手工制作、不可随意复制的手工特点,使其市场价值非一般装饰品所能比拟。

葫芦雕刻:方寸之间雕刻万千世界

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传统美术”项目的葫芦雕刻,作为葫芦文化衍生的立体艺术,是用刀、针在葫芦表面上浅刻或镂空,以线条、空隙勾勒出山水、花卉及故事人物、文化意象等内容的地域性工艺。最初成型于清末,以家庭或家族传承为主,后来又出现师带徒的传承模式,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

传统葫芦雕刻技艺产生于因种植葫芦而形成的葫芦文化语境。葫芦是分布区域广、繁殖能力强的泛生态物种,兼具食用、器用等实用价值与繁育种群、寓意“福禄”等文化象征。葫芦雕刻在我国历史悠久,自唐始,成于宋,明清时期为葫芦雕刻的全盛时期。当时,“北方各处皆养蝈蝈”,葫芦因“体轻、性温、质松”成为制作虫具的首选材质,雕刻葫芦亦成为“贮而怀之”的主流趋向,也催生出以葫芦雕刻为生的民间艺人群体。

清朝末年,初代葫芦雕刻手艺人马丙福对雕刻刀具加以改造,并在葫芦虫器上赋以花鸟图案,首创葫芦雕刻技艺体系。

20世纪初期,第二代传承人马运和(运德)继承家传,仍以葫芦雕刻为业,在当地雕刻行业备受推崇。

新中国成立之后,传统葫芦雕刻技艺日益成熟,创作导向由实用性转向观赏性,影响范围扩大至京津地区,涌现出相当数量的葫芦雕刻从业者。第三代传承人马建功(建忠)将国画不脱“形似”、重在“神似”之法融入技艺中,一改“只有刻法,没有画法”的泥古旧习,开创了即兴式的葫芦雕刻艺术,题材扩展至诗词书法、古代山水、民间故事等多种内容。

改革开放以后,该技艺的传承步入高速发展时期,雕刻技艺、从业人数均呈现大幅提高。第四代传承人马京勇开创出20余种雕刻技法,雕刻作品线条流畅豪放,极具美学价值。

21世纪以来,传统葫芦雕刻技艺日臻繁荣,以马友谊为代表的第五代传承人改造发明了针刀并用、彩刻、雕烙刻三结合等技法,培养了大批传承人,加大了宣传展示力度,使得该技艺业已被全省、全国乃至海外所知晓。

步入高科技信息化时代,第六代传承人姚瑶在传承传统葫芦雕刻技艺基础上,将绘画中的素描技法用于葫芦雕刻,结合光线和线描的表现形式,打破传统的风格和元素,大胆尝试,融入竹木雕刻技法,提倡“九木一分竹”“至高留皮”的技法理念,有着自身的独特性。

葫芦雕刻可分为两种:雕葫芦和刻葫芦。雕葫芦区别于其他葫芦器的主要特征是既非单纯的范制,也非单纯的雕刻,而是将范制、雕刻、火绘、拼接组合融为一体,成为一门综合的葫芦器工艺。在拼接的基础上,施以雕刻,葫芦的艺术美就更强了。主要雕法有阳雕、阴雕、透雕、阳雕平地、阳雕沙地、阴刻阳雕、双勾勒等。主要刀法有直刀、平推刀、外侧刀、内侧刀、顺行刀、逆行刀、挑刀、垛刀、切刀等。施刀要做到稳(心静气和)准(准确度高)轻(用力恰当)慢(行刀缓稳)巧(刀法娴熟)。传统葫芦雕刻生活气息浓厚,创作内容普遍以山水、花卉、民间故事人物为主,彰显出淳朴、厚重的艺术风格。

葫芦雕刻技艺用料考究,多选取大中型亚腰、冬瓜、扁圆等优质葫芦;雕刻方式刀针并用,讲究“刻破肌理,入骨三分”,布局注重“疏可跑马,密不透风”;题材丰富,贴近生活,兼备写实与写意,彰显出地域文化的线条美、纹样美及吉祥文化美,渗透着当地传统审美意识与艺术趋向。目前,当地政府与传承群体通过建立传习所、举办展示展演及非遗“三进”活动等形式,促进技艺的传承与传播,在传承人培养、文化扶贫、生产性保护、跨界融合等诸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

宫式彩绘贴金:让木雕流光溢彩

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传统美术”项目的“宫式彩绘贴金”可追溯到清代同治年间皇宫和皇家园林彩绘,目前已传至五代。

宫式彩绘贴金的原材料特征是中国几千年传统古法所使用的矿颜,就是把各色的彩石磨碎成彩石粉,然后加上用糯米熬制的汁,搅拌均匀画在墙面或物件表面上进行彩绘、绘画。土漆树所产下来的土漆汁称生漆,生漆和熬制的桐油相调和,调制成大漆,用大漆贴金箔(用纯黄金放在牛皮纸里用铁锤锤成像纸一样薄的薄片叫金箔,银箔、铜箔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加工制作)。

宫式彩绘贴金技艺复杂,主要工序要用大漆古法贴金,从刷金脚油开始,到扣油,漆在干燥到95%时在其表用竹节进行贴金箔,然后复金、补金,再照油共20多道工序。金箔薄如蝉翼,贴金箔时要做到严丝合缝,包括衣服褶皱、盔甲鳞片都要用放大镜仔细检查有无遗漏金箔,贴完扫完之后还要上层保护大漆,大漆配置还要熬制桐油,在熬制过程中,还需要配土子。土子吸收桐油中的最后一点水分,再加陀生,陀生是放在桐油里边和大漆配制的,增加大漆光亮度,此环节最为关键的是,大漆加入适量配比的桐油才能适用(大漆:桐油配比约7∶3),配比是按温度和湿度而定。

难度高、时间长、工序多,是传统宫式彩绘贴金工艺的特征,也是南彩、徽彩、宗彩不可代替的宫式彩绘技术。

宫式彩绘贴金技艺目前主要由第四代传承人刘大宏带领徒弟们进行制作与传承,其主要代表作黄山太平徽州人家仿古建筑群牌坊、肥东马政寺仿明朝古都建筑群等彩绘贴金,具有皇家恢宏气势,享誉省内外。

由宫式彩绘贴金技艺做出来的工艺品,光感饱满,立体效果强,线条均匀,深浅颜色过渡自然,层次分明,色彩艳丽而不俗,耐腐蚀,保光泽,不怕风吹日晒和雨淋,使彩绘贴金、贴银、贴铜保存时间长久,这是古法宫式彩绘技艺作品的特征。

手撕书法:以纸为墨的精彩绝活

不用文房四宝,随手一张白纸,也能创作出独具魅力的书法作品。这就是独树一帜的“手撕书法”,它是一种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

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传统美术”项目的手撕书法技艺是一种类似剪纸,但与剪纸又不同的平面镂空艺术,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毫,其巧夺天工,犹似翩跹起舞的惊鸿,能给人视觉上带来通透的感觉,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享受,深得百姓的喜爱及赞美。

手撕书法艺术源于清嘉庆中期,由安徽阜阳剪纸艺人婚嫁传入孔府,夏子娟是剪纸、手撕书法技艺的奠基者,孔祥瑜成为手撕书法技艺的第一代传承人,从而开创了现代手撕书法艺术的新格局。

从技法上讲,手撕书法实际上就是用手在纸上镂空撕扯,使其呈现出所要表现的形象。不需要画草稿,而且不需要剪刀或刻刀等工具,是一种完全用自己的身体跟纸交流的艺术。

手撕书法技艺等同于剪纸,只不过以撕代剪;而手撕书法又脉承于书法,只不过以撕代写。原料主要是各色纸张。

(下转04版)

新闻推荐

泾县 实心实意办实事真真切切暖民心

丰富课后服务内容,让家长放心把孩子交给学校;听取居民意见,根据实际需求改造老旧小区;开设“纳税人之家”,为企业提供多方位服...

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纸上的李白(五)2021-11-01 02:03
芜黄高速建成通车2021-12-17 01:32
回不去的小楼2021-10-29 09:17
猜你喜欢:
奇异的小岭2021-12-07 00:51
评论:(庐州非遗: 历经千年不失古朴本色)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