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新闻 名山新闻 荥经新闻 汉源新闻 石棉新闻 天全新闻 芦山新闻 宝兴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雅安市 > 芦山新闻 > 正文

传承文化遗产 登上央视舞台

来源:雅安日报 2017-06-02 09:41   https://www.yybnet.net/

pmla-2017-06-01-fj00000003444_004.jpg

杨虎(中)在节目播出中的镜头。

5月30日,端午节当天,CCTV—7播出的《美丽乡村快乐行》节目开场中,带着浓厚泥土气息,又不失诙谐机趣的芦山花灯表演,让全国观众开心一笑的同时,了解了芦山花灯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

节目里, 涂着花鼻子、手拿摇扇、反穿皮袄、嘴里还唱出押韵的方言土语的丑角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丑角表演者杨虎,除了是“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区的民间艺人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国网雅安电力(集团)公司员工。

花灯之乡的“守灯人”

芦山花灯,当地俗称“跩花灯”,属于四川地方灯戏,兴起于汉,盛行于宋,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表演主要角色有两人,一是丑角(俗称“花鼻子”或“三花脸”),一是旦角(俗称“幺妹子”)。“跩”芦山花灯的演员土生土长,台上台下方言土语、歇后语、大实话,诙谐机趣,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泥土气息;花灯表演不择场地,村前广场,田间地头,随处都可表演。

从杨虎懂事起,村里每年大小节庆都会表演花灯,那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尤其是花灯里丑角诙谐机趣的形象让他觉得最为有趣,也是从那个时候艺术的种子在杨虎心中萌芽。

10岁开始,杨虎就跟着当地的民间艺人一起学习花灯艺术,并跟着大人在劳作之余,或者婚嫁、庆岁之时登台表演。

怀着对花灯艺术的痴迷,28岁时,杨虎正式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芦山花灯传承人裴体文为师,走上了学艺的道路。

入门学艺的第二天,裴体文便带着他到邻近的乡镇进行演出。此后,除了每天的工作外,其余时间多用来学花灯练花灯了。

和大多数民间文化艺术一样,花灯也是口传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爱好这门艺术的人也越来越少。

于是,杨虎有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通过老艺人这些“活历史”,拯救芦山花灯文化。

拯救第一步就是将口口相传的艺术记录下来:他走遍了芦山大小村庄,整理出了芦山花灯的诸多剧目和文字资料,而后又利用视频等现代科技,整理出了一部分芦山花灯的影像资料。

这仅仅是开始。

为了将芦山花灯以更多形式传承,杨虎还开启了创作之路。灾后重建、感恩奋进、新村新貌、产业崛起……都成了杨虎创作过程中生动的素材。

又当编剧又当演员,近年来,杨虎自导自演创作的作品达到100多件。

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杨虎成了芦山花灯第三代传承人。

作为国家电网的员工,围绕电网工作,杨虎也不忘创作好作品。

“山歌悠悠好闹热,三花脸兴奋来睡不得。加入国网这几年,雅电发展看得见。”

“电网改造党关心,排排电杆进山村。”

“夏天有了电扇,冬天又有电热毯;城市乡村不夜天,疑是群星访芦山。”

“电力带动工业兴,富民强县有信心;电力好处说不完,芦山电力谱新篇。”

“安全目标322,一票否决枉自谈。”

……从安全规范到农网改造,从电力体制改革到电网灾后重建,杨虎又变身成了电网义务宣传员,走到基层班组走进田间地头,与老百姓分享电网发展的成果和喜悦。

家乡人民的“守灯人”

作为非遗传承人,杨虎要肩负芦山花灯传承并发扬光大的责任,是花灯之乡的“守灯人”;作为一名雅电集团的员工,他要守护着家乡人民的万家灯火,更是灾区老百姓的“守灯人”。

“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时,到飞仙供电所任所长还不到两个月的杨虎,来不及来安顿家人,便匆忙赶到国网芦山县供电公司投入到抗灾保电工作中,并被安排到芦山县人民医院执行保电任务。

领到任务后,杨虎冒着随时发生余震的危险,回到已经被地震损毁的飞仙供电所拿工具,并投入到为县医院保电的紧张工作中。

他不仅积极参与了地震当天县医院等重要场所的抢修保电,还带领供电所的员工和乐山电力局的支援力量一起,在三天之内抢通了供区内的主线路。

大灾面前,当大多数人都在陪着家人的时候,杨虎却和同事们义无反顾地冲向抗震救灾前线,给灾区人民送去光明。

从老百姓的帐篷安置点、板房安置点的过渡到永久性安置房的电力设备设施的建设,从重建重点项目的线路迁改到临时用电、再到永久用电……灾后重建工作启动后,除了承担着辖区内3245户用户供电设施的维护和故障抢修工作,还要全力确保380多个大大小小灾后重建工程的线路迁改和施工用电接入。

飞仙关镇三桥休闲广场的建设,要在汛期来临前打好桩,因临时施工用电,施工方需要在两天之内新安装一台400千伏安的变压器。

按照常规流程,安装一台这样的变压器,从组织材料到架线至少需要一周时间。但是,为了帮助施工方争取建设时间,杨虎带着供电所的工作人员和电力施工队伍,加班加点地施工,晚上打着电筒工作到凌晨2点,接通了临时用电。

重建三年,这样的紧急任务对于杨虎来说已成为家常便饭,而杨虎从来没有一句怨言,他用坚守为家乡的灾后重建当起了“守灯人”。

如今,杨虎已经离开飞仙供电所所长的岗位,告别工作二十余年的配网,走上了供电营销用电检查班岗位。

岗位变了,灾后重建也结束了,但是在杨虎眼里,为家乡人民当好“守灯人”的初心没有变!

汤小强

雅安日报记者 徐玉婷

新闻推荐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 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的工作报

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提供坚强纪律保证现将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情况及今后五年工作建议,向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请予审查。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省第...

芦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芦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传承文化遗产 登上央视舞台)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