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雅安 今日名山 今日荥经 今日汉源 今日石棉 今日天全 今日芦山 今日宝兴
地方网 > 四川 > 雅安市 > 今日名山 > 正文

如何让四川天更蓝?院士专家支招:紧盯这两大重点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9-04-01 07:37   https://www.yybnet.net/

成都平原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分析会现场。

张远航。

赵乐晨。

以全省18%的幅员面积,支撑着全省46%的人口,60%的GDP和60%的机动车,一直以来,成都平原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备受关注,作为全省环境保护的“一号工程”,强力攻坚至今,成效如何?

“成效显著。”3月31日,在成都平原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分析会上,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赵乐晨表示,近年来,成都平原8市特别是成都市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和工程措施,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取得显著成绩。

从数据上看,2018年,成都平原地区PM2.5平均浓度42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1.9%,今年1月-3月20日,空气质量继续改善,PM2.5同比下降4.4%。

另一方面,赵乐晨坦言,虽然近年来,成都平原地区的大气环境治理在持续改善,但绝对浓度还处于高位,环境空气质量极不稳定,加之受不利地形和气象条件影响,大气质量改善任务十分艰巨。

对此,分析会上,来自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院士和该领域的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开出“药方”——眼下,精细化管理和精准施策,是蓝天保卫战的两大重点。

精准把脉

成都平原地区污染物体量大

打赢蓝天保卫战,绝不是一蹴而就。尽管成都平原地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作为全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产业密集,结构偏重,排放总量大。

分析会上,赵乐晨坦言,虽然近年来,成都平原的大气环境质量在持续改善,但绝对浓度还处于高位,PM2.5浓度在50微克以上的有一个市,40微克以上的有4个市。“污染防治还处于治标为主,治本的办法不多,环境空气质量极不稳定,加之受不利地形和气象条件影响,大气质量改善任务十分艰巨。”

精准“把脉”才能精准“下药”。根据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对颗粒物的源解析显示,成都平原二次源贡献突出,达到38%,其次为扬尘源。同时,通过对成都平原2017年大气污染排放情况的分析显示,成都平原污染物体量大,其中,NOx和VOCs占全省的50%以上,PM占全省的40%以上。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溶剂产品使用源是区域内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

“成都平原移动源排放尤为突出,约占全省的50%-60%,区域内VOCs排放量大,溶剂使用行业VOCs排放在全省的占比高达66%。”据四川省环科院高级工程师陈军辉介绍,成都平原地区的建筑施工面积也大,扬尘PM排放占全省的45%以上。

而从年度目标上看,今年要力争雅安、遂宁、资阳3个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对此,赵乐晨表示,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进一步健全环境保护大格局,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同时,突出重点,紧盯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时段。举措上,将狠抓联防联控,严格执行特别排放限值,坚决不上污染项目,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强化科技支撑,加快网格化微站、机动车遥感监测设施建设,开展激光雷达走航和组分监测分析等。

精准下药

精细化管理和精准施策是重点

“成都平原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明显,并呈现出快速改善的势头。”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远航表示,压力是持续的,阶段性特点也是显著的,进入治理艰难时期后,持续改善的压力就会增大。但总体上看,空气质量治理进入精细化管理是大势所趋,而相应的,对科技的支撑作用也会越来越大,于此同时,在支持各地开展各具针对性的举措基础上,区域之间的联防联控也非常有必要。

“大气环境治理,越往后难度越大。”在浙江大学教授高翔看来,治理越往后,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就越高,同时,针对各区域之间,同区域不同季节之间的不同污染情况,还需要有长期准确的研究,实现“一地一策”治理。

在这方面,四川省环科院就根据对成都平原各个城市污染源的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建议。例如,目前,雅安市工业企业以中小型加工业为主,水泥、无机化工等对大气污染均有贡献,制茶业燃煤小锅炉数量多,对大气污染影响大,名山区、雨城区建设开发强度大、城市管理较为粗放。对此,雅安可以以建材、有色、无机化工、机动车、扬尘等污染源为重点,深化污染源管控。

相较而言,遂宁市可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强化污染减排等手段,逐步推进大气污染源头治理。以扬尘、燃煤锅炉、砖瓦、化工、机动车、秸秆燃烧为重点污染源,推进多污染源综合控制。

而目前处于城市大开发大建设时期的资阳市,随着高新区和资阳临空经济区的规划建设,PM10污染特征突出,城市扬尘防治需要进一步加强,建材、制鞋和汽车制造业对大气污染贡献大,非道路工程机械污染排放对区域空气质量影响明显。应以重型货车、工程机械等污染源为重点,深化污染源减排。

注意防护!

未来三个月四川臭氧污染风险增加

目前,成都平原地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取得显著成效。

分析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通过实施“大气十条”,成都市PM10、PM2.5平均浓度双双下降超过40%,2018年成都平原地区PM2.5平均浓度42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1.9%;德阳市同比下降18.6%,乐山下降15.2%,眉山下降19.6%,雅安15.7%,成都市优良天数增加16天。

今年1月-3月20日,成都平原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继续改善,PM2.5同比下降4.4%,除了CO持平以外,其它污染物浓度均有所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四川省环科院的分析预判,未来三个月,随着气温渐升,臭氧污染加重的风险将增加。

具体而言,4月,春季降水频次增多,气温升高。上旬、中旬可能有一次冷空气过程,扩散条件整体中等;4月上旬、下旬需重点关注臭氧超标风险,同时4月下旬秸秆焚烧风险较高。

5月,气温持续升高,晴朗天气增多,日照增强,有局部相对高温天气,有臭氧区域性污染过程,预计在上旬后期、下旬中后期出现2次臭氧污染过程,以轻度污染为主,5月上旬降水较少,晴朗天气较多,秸秆焚烧污染风险极高。

6月,气温与去年相当,有30℃以上的高温天气,臭氧污染加重风险大,首要污染物以臭氧为主。6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臭氧超标及区域性污染的风险均较大,可能有持续臭氧污染,个别城市又出现中度污染风险。

事实上,“隐藏”在万里晴空中,臭氧污染已成为夏季众多城市大气污染元凶。今年3月,成都出台臭氧污染防控的整体方案,基本确定了各区县的消减重点。从全省来看,夏季抓臭氧污染防控,冬季抓PM2.5污染防治,也已成为每年的工作重点。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远航看来,这几年,成都开展的臭氧防控,基本是沿着比较正确的技术路线推进,也看到了一些成效,但方案还要更精准化,对臭氧污染前体物和污染源做精准的确定和强烈的减排,尤其是减排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使得控制臭氧的成效更加显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杜江茜

新闻推荐

蒙顶山 给世界一杯好茶

陈宗懋院士工作站设立皇茶园开园仪式晚会表演现场祭茶祖仪式第十五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现场蒙顶峰会现场游客观看...

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名山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如何让四川天更蓝?院士专家支招:紧盯这两大重点)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