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记对四川“情有独钟”。
从2011年开始,李锦记发力推动川菜申遗,举行“川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论坛”、餐饮高峰论坛,发布《川菜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报告》……
李锦记关注川菜,更关注四川教育。
2013年,李锦记首次在成都设立希望厨师班,资助34名寒门青年学习中式烹饪。
李锦记与四川有段不解之缘。
“100-1=0”高品质助力李锦记走进太空
2013年,神舟十号带着中国人的航天梦想再入太空,为“神九”航天员提供佐料的李锦记也再次投入大量科研力量为“神十”航天员提供更高品质的健康食品。
李锦记根据航天员中心设定的菜肴、口味要求及建议使用的酱料品种,结合飞行员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的个人工作和生活习惯,对酱料口味做出针对性调整,由入谱“神九”时的“五虎酱”升级为四川风味麻辣酱、蒜蓉辣椒酱、香辣酱、番茄沙司、泰式甜辣酱、豆瓣酱等六种酱料。
李锦记能够保持品牌百余年来长盛不衰,并满足航天食品的严苛要求,离不开李锦记超越标准的品控体系。
李锦记在李氏家族的故乡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购地1700亩,建立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酱油、酱料生产线,并采用先进的企业资源优化管理系统,建立起ISO9001质量保障体系、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食品安全保证体系)和TQM(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这些都源自李锦记一直坚持的“超越标准的标准”和“100-1=0”品质理念,即“超越标准就是李锦记的标准”和“100件事只要有1件事没做好、没做到,一切就等于0”。
李锦记关注四川教育
不仅仰望星空,还要关注脚下。
作为一个百年民族企业,对中华民族延续的责任感、对“100-1=0”品质理念的坚持,都让李锦记对国家教育问题有着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作为李锦记酱料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李惠中非常关心民族教育。
李惠中认为,四川这样的农业人口大省,在全省教育形势向好的发展过程中,要重视不能出现“-1”的现象,要关注教育公平。通过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体系建设,实现教育城乡一体化,从而促进全省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从2011年开始,李锦记启动“希望厨师”项目,每年全额资助贫困山区青年就读国家正规职业高中的烹饪专业,助学子踏上职业厨师圆梦之旅。“希望厨师”项目启动3年来,已在全国15个省份招录了近200名有厨师梦想的寒门青年。2013年,第一届李锦记希望厨师们已经走上了实习岗位,服务于北京五星级酒店,受到了实习单位的赞赏和肯定。
2013年,李锦记和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合作,首次在成都开设李锦记希望厨师班。招生小组从80多名申请人中择优录取了34名,李锦记将全额资助他们的学杂费,并提供每人每月600元生活补贴和每学期1000元交通补贴。
在首届成都希望厨师班中,有藏族、羌族、彝族、土家族的孩子,还有12名来自雅安地震灾区的孩子。
李锦记推动川菜申遗
韩国“辛奇”申遗成功,川菜申遗还在路上。
从2011年开始,李锦记携手中国烹协支持川菜申遗,竭力保护独特的川菜烹饪工艺和浓厚的民俗文化特色。
李锦记在成都举行“川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论坛”,并正式发布《川菜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报告》,报告提出要从建立各级川菜非遗名录的评审标准、完善保护措施、设立专门的川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组建专门研究机构,加大川菜非遗保护研究力度、团结优秀饮食企业和川菜非遗项目传承人,鼓励餐饮行业加强对川菜非遗的保护,积极开发有重大潜力的川菜非遗项目等角度来推动川菜申遗。
2012年,李锦记在成都召开了“传承中国味,创意好味来”为主题的餐饮高峰论坛,论道川菜发展创新,谋求行业共同发展和整体进步。
李惠中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川菜的发展和进步。他表示:“弘扬中华优秀饮食文化是我们的使命。中国味道不仅仅蕴含在菜品之中,烹饪技法、工具、调味等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凝聚着中华优秀饮食千年来的智慧。这种智慧的延伸,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我们希望通过李锦记的平台,让中餐界的大师和精英们群策群力,影响更多社会各方力量,共同促进餐饮行业的发展。”
□赵若言 刘川
新闻推荐
1月16日,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在成都开幕。一名拄着双拐步入会场的委员特别引人注目,他叫丁二中,是省残疾人联合会巡视员。从去年6月份起,他拄着双拐前往泸州、雅安、绵阳、自贡等地10多个县区,深入到...
雅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雅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