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如波
“两把竹扇、两幅剪纸,还不到300块钱,真是漂亮又实惠!”7月29日,在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写生的严再雨走出“雨城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兴奋地展示。从1年前正式开放至今,基地通过展示本土特色手工艺品和文艺创作,不仅成了游客打望雨城文化的重要窗口,还实打实地通过手工培训、生产和销售,让当地百姓多了一门挣钱的手艺。
展示 基地成本土文化窗口
2014年7月,“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启动周年之际,雨城区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牵头,区文旅体新广局参与打造的雨城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上里镇挂牌成立。雨城区文旅体新广局副局长徐勇介绍,基地成立的初衷在于汇集雨城优势文旅产品,利用上里的人气对外宣传,从而促进本地文化产业发展。
基地建在临街的一个四合院,上下两层楼分为文化产业项目展销和文化创作交流两大功能区。在一楼,南路边茶、金兜兜全手工皮拖鞋、剪纸手工艺、周公山竹编等6种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进驻,成为古镇上独特的风景。
二楼的名家书画展览室、文艺沙龙、三雅书屋等等,为各界人士创作、采风、展示作品、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场所。三雅书屋内陈列着赵良冶、山鹰、何文等雅安当地作家的文学作品,此外还有数百本书籍供游客、群众免费阅读。
基地正式开放以来,吸引了雒枫、叶长生、王利君等画家前来创作采风。“这种开放式创作基地,对地方文化繁荣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叶长生说。
培训 学一门手艺增收致富
雨城区文化产业基地内展示的剪纸、竹编等作品不仅供游客欣赏,也贴上了价签作为商品售卖。“基地的窗口作用不仅对外,其实也对内。我们想通过产品销售的示范作用,带动当地百姓通过学习手工技艺,制作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致富增收。”徐勇说。
基地为此举办了大量培训活动,方便学员居家灵活就业:与孔坪乡联合开办“竹编工艺”培训班,培训4期200名学员,共有约60人从事竹编创作,年创收261万元;在中里镇开办“雅女裁缝”培训班,共培训60名学员,年创收360余万元;在上里镇开展5期剪纸培训,选拔出剪纸精英10人,成立“剪彩雨城”青年剪纸协会、剪纸培训基地和“剪纸达人”工作室。这些制作者在工作室现场创作,实现展示和销售同步推进,同时开设网店,线上线下共同营业和创收。“基地增加了上里古镇的文化韵味,让旅游方式更加多元化,有助于吸引更多游客。”古镇商家杨云楷说。徐勇则表示,期待通过基地这一窗口,更好地展现地方文化特色,将其转换成帮助群众增收的直接途径。
新闻推荐
全面记载雅安“4·20”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情况本报讯(记者游飞)近日,《雅安市年鉴(2014)》正式出版发行,全面记载2013年度雅安市各行业在雅安市委、雅安市政府领导下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为加...
雅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雅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