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雅安市为47868名困难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17027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为17385名贫困人口、低保对象代缴基本养老保险……
一张张涵盖养老、社会救助和福利的“安全网”逐渐织牢织密,给雅安人民带来真真切切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完善的保障体系让广大群众有“安全感”,图为一位老人在福利院安享晚年
养老事业稳步发展
让群众老有所养
“我现在中午的这顿饭,准时的很。”6日中午,70岁的胥绍明在前往村委会的路上说。
胥绍明是雨城区中里镇郑湾村村民,其子女都已成家,但是老人不愿去打扰子女,仍住在老宅里。
2014年他家的两亩地流转出去,一年有1600多元的收入。“我们村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不收费,吃饭不花钱,租地的钱足够安享晚年了。”胥绍明对村上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非常认可。
胥绍明刚走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热腾腾的午饭就端上了桌,一同吃饭的还有村里其他几个没有老伴儿,儿女又长年在外打工的老人。
“党的政策好,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过了。”胥绍明说,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业以来,他长胖了3斤。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郑湾村外出务工人员占比较大,出现留守老人家庭较多。”该村党支部书记郑本文说,该村加大了相关的设施和文化建设,为留守家庭、老弱病残等需要照顾的人员提供日间照料托管服务。中心全面为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服务,有效解决了老龄群众孤独、无人照料问题,满足了其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的需求,实现了农村各类贫困人群的全覆盖,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乐。
2018年以来,雅安市已有9756名老年人纳入低保、4317名老年人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值得一提的是,雅安市提高了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为600元/月/人,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为500元/月/人,失能人员照料护理补助标准为80元/月/人,半失能人员照料护理补助标准为50元/月/人,逐步提高了符合条件的特困老年人的保障标准和水平,落实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确保农村贫困老年人实现100%脱贫。
完善社保体系
让群众有获得感
“交了养老保险,养老有了保障,心里特别踏实!”近日,在市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缴纳养老保险金的市民黎永欢高兴地说。黎永欢和丈夫都是灵活就业人员,自从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扩大后,他们主动参保,目前已缴纳三年了。
随着雅安市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深化,各项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完善,全民参保计划稳步实施,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和黎永欢一样,越来越多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参保积极性空前高涨。
2018年,雅安市实现基本养老新增参保人员3.01万人,全市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86%。
落实城乡低保政策
让群众弱有所助
在雅安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关系着2823户3323人城镇低保对象、18017户24097人农村低保群众的衣食冷暖。
“千万别小看了这低保金,这钱是我们的暖心钱!”家住市区先锋路的低保户张琼说。今年55岁的张琼下岗多年,没有固定收入,家中女儿患有残疾,一直以来跟着张琼生活。自从十几年前“吃”上低保后,母女二人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政府对低保户的照顾让我们很感动。”张琼说,对于她这样基本没有收入的家庭来说,每月可以按时足额领到低保金显得很重要。
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已打卡发放城乡低保金共10144万元,让困难群众弱有所助。
此外,为了让更多的群众共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雅安市还通过采取提高全市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实现低保动态管理、应补尽补、应保尽保以及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等一系列措施,实实在在地解除广大群众的后顾之忧。
雅安日报记者 石雨川
新闻推荐
雅安日报讯近日,市水务局召开《雅安市青衣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专题学习会。会上,传达了《条例》通...
雅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雅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