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新闻 名山新闻 荥经新闻 汉源新闻 石棉新闻 天全新闻 芦山新闻 宝兴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雅安市 > 荥经新闻 > 正文

种下希望的种子 收获累累硕果

来源:雅安日报 2017-09-17 13:07   https://www.yybnet.net/

荥经县烈太乡虎岗村村民尹全芬手捧辣椒,尽享丰收的喜悦

石棉县安顺彝族乡魁沙村村民姜秀田在自家核桃树下 雅安日报记者 黄伟 摄

九月,对于农民来说意味着什么?答曰:丰收。

行走在雅安大地上,在脱贫攻坚秋季攻势的“冲锋号”声中,干部扶贫更拼了、产业开始形成了、群众脱贫步伐加快了。 脱贫攻坚战役中,一粒粒金色的种子,在一双双渴盼的眼睛中,孕育发芽,收获一串串沉甸甸的硕果……

荥经县烈太乡虎岗村:

发展特色产业

助贫困村民脱贫

秋收九月,乡村间弥漫着秋的气息。群山渐渐褪去绿装,而荥经县烈太乡虎岗村的蔬菜基地里,却是一片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结合本地实际和群众需求,虎岗村创造性地走出了蔬菜种植销售“一条龙”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蔬菜“种”出脱贫路

采摘、入筐……连日来,在虎岗村的蔬菜基地里,到处是繁忙的劳动景象,菜农们正忙着收获蔬菜。

正在地里采摘蔬菜的贫困户杨联辉仰起头,擦了擦汗,笑呵呵地算了一笔经济账:“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我就能收获一季青豆、白菜,一年下来就能增收好几千元。”

“我不仅种蔬菜还种油茶。”杨联辉指着一片绿油油的茶园,这个六旬老人脸上露出笑容。

油茶树已经长到了与他的腰身等高。“这是我家种的油茶,有7亩多,是政府送的树苗、教的技术,今年还得到了政府给我7000元的补贴,明年还能拿到4000多元的管护费。”在油茶地里,杨联辉一边整理着茶树, 一边小心避开未采摘的蔬菜。

杨联辉对眼前的“绿色银行”很是满意:“再过几年,我家种植的油茶树就开始收益了,每亩能卖3000来元,我家种植了7亩多,一年就有20000多元的收入,脱贫是第一步,我还要致富呢!”

杨联辉是虎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迈入花甲之年的杨联辉和妻子虽然守着三个残疾儿子负担重,但他们很勤劳,一直有着靠自己的双手摘掉贫困“帽子”的信念。

2016年年底,村干部来到杨联辉家,开口就问夫妻俩:“想脱贫不?”

“我们的建议是油茶套种蔬菜。”起初,杨联辉对村干部的提议还有些犹豫,毕竟种了这么多年的庄稼,传统种植观念不好动摇。村干部帮着老人算了一笔账:地里种的玉米、水稻,一亩地最多也就卖一两千元钱,要是改种油茶再套种蔬菜,1亩地保守估计也得好几千元。油茶虽然见效时间长,但蔬菜种植是一年几季,而且有公司帮收购,这样算下来是只赚不赔……看着杨联辉顾虑的眼神,村干部又用三个关键词坚定了他的想法: 送种苗、教技术、给补助。

有扶持、有事做、有钱挣,杨联辉的干劲儿十足。

2017年初,按照蔬菜公司的要求,杨联辉第一次栽种了白菜、青豆,数月后第一次采摘。没想到青豆刚一入筐,公司就来收购了,而且还付了现金。尝到甜头的杨联辉对蔬菜种植更上心了,一季下来,青豆、黄豆、茄子、白菜的销售收入达到上千元。

口袋鼓了,这让杨联辉终于感觉到“生活有奔头”了。 他说,现在虽然每天都很忙碌,但是心里非常踏实,就像在爬一座高山,感觉身后有很多双手推着自己,就算跌倒了也有人搀着扶着。

油茶林下来 “掘金”

产业是致富之源,脱贫之基。脱贫攻坚以来,虎岗村在发展集体经济方面坚持“多条腿走路”,把资源用足用好,把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

“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是我们最初的想法。”虎岗村第一书记晋兆平说,全村一直依靠传统种植,靠单打独斗散户种植肯定富不起来。村干部通过外出考察、征求群众意见,做好土地流转,商议发展特色产业,让百姓在勤劳中致富。

面对农业产业发展单一,不成规模,增收效果不明显的局面,村“两委”立足本村良好的水、土、气候等生态优势,为全村确立了“油茶+蔬菜”套种的农业产业发展路子,以短养长、长效发展。

“油茶产业从育苗到初次投产,有5年左右的‘真空期\’,期间基本没有收入,但因油茶种植病虫害少、市场好和效益高等特点,发展油茶产业还是很有‘钱途\’的。”晋兆平介绍,油茶栽种前几年,可以在林地套种矮秆作物,保证经济收入,于是就有了“油茶+蔬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

“基地不仅提供务工,还充分利用企业的成熟销售渠道,与市场供应链有效对接、共同受益。”晋兆平说, 该村与雅安市某生物公司签订了20年保底回收协议,让农户销售有保障,并为农户争取到1500元/亩的农业补贴政策,缓解农户土地使用压力。同时,还为贫困户争取免收茶苗费的政策,免收金额达5万余元,减轻了贫困户生活负担。

“反承包”模式带来好效益

土地流转不流转,流转给谁?村民说了算。谁来流转土地,流转多少?也是村民说了算。

一直以来,虎岗村坚持一个原则不动摇,那就是村民的事由村民自己拍板。

基于目前村集体经济实力仍很薄弱、贫困村劳动力不足和油茶管护技术参差不齐的现实情况,该村积极探索实施集体土地“反承包”模式,拟在村集体经济不断夯实壮大的基础上,由村集体将农户用于种植油茶的土地分批流转回来,成立合作社统一管理、经营,既可让农户直接获得土地流转费、挣取集体统一管护务工费,又能破解种植管护难题,增强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晋兆平表示:“ 土地实行‘反承包\’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家庭承包制带来的土地细碎化问题。通过流转的方式使土地实现适度集中,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条件,并带来了很好的效益。土地流转也有效地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为发展现代农业增添了活力。”

石棉县安顺彝族乡魁沙村:

“绿色产业”撑起一片天

增收致富不再是梦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石棉县安顺彝族乡魁沙村,通过把特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来抓,不遗余力为群众提供免费技术支撑和集中化发展平台等一系列帮扶措施,激活了群众脱贫的自主能动性,把核桃、枇杷、红心果和花椒变成了群众今后脱贫致富的“绿宝石”。

小核桃实现脱贫梦

13日,记者驱车来到魁沙村,打开车窗,满眼的绿色扑面而来。

邓朝贵的家,就在这里。站在村口望着远山上密密麻麻的核桃树,他说,以前山上光秃秃的,现在种上了核桃、枇杷、花椒。 “我家种了400株核桃、1亩花椒,成活率超过90%,感谢扶贫工作队为我们带来脱贫致富的‘金果果\’。” 这几天,雨一停,邓朝贵就迫不及待地上山打核桃。指着一排核桃树,50出头的邓朝贵憧憬着:“今年收入一定不错。”

3年前,邓朝贵一家主要靠种玉米为生,因家中妻子残疾丧失劳动力,邓朝贵不得不比别人更努力。为了增加收入,邓朝贵不得不白天务工,晚上回家还要打着手电筒耕地。

“过去种的是笨核桃,个头大、果仁小,皮又厚又硬,卖不起价。”邓朝贵说。就在这时,村干部上门送来了好对策,不仅为邓朝贵家“量身”制定了核桃脱贫项目,免费嫁接幼苗,将他家之前挂果不多的核桃园进行了高接换优,并指导他开展精细化管护。

一切从零开始。树枝刷白、整形、病虫害防治,每个环节,邓朝贵都一丝不苟,亲手操作。通过认真学习管理技术,邓朝贵家的核桃长势越来越好。

“2017年,我家的核桃产量增加了400公斤,核桃品质较往年也有了明显提高。”邓朝贵兴奋地说,今年家里11亩多核桃全部进入丰产期,预计年收入超过一万元。

现在,邓朝贵开始在自家一亩地里试栽花椒。“政府在苗木、技术上很支持,村上还搞了好几次培训,等摘核桃忙完了,我准备再流转一些土地,种些花椒树。”邓朝贵满怀信心。

“笨核桃”变“脱贫核桃”

又是一年丰收季,行走在果香浓郁的核桃林,不时看见有人用一根细长的竹竿轻轻地敲打核桃树,满树的核桃哗哗地往下掉。据魁沙村第一书记冉亮介绍,这些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栽种的。

魁沙村是安顺彝族乡的贫困村,因为海拔高,地形及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种植核桃这样的经济林木。但长期以来,由于该村核桃品种杂、油核桃多、品质不好,村里大部分10多年树龄的核桃至今不挂果,导致魁沙村群众守着上千亩核桃树资源大喊穷,产业致富的梦想一直未能实现。

“魁沙要发展,必须得有产业支撑,核桃产业提质增效计划就是魁沙村群众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冉亮说。

通过走访,冉亮和村干部达成共识,引进良种核桃嫩芽,在村里开展核桃高枝嫁接提质增效计划。

随后,驻村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联系,共同为魁沙村核桃产业发展“把脉支招”。

目前,全村启动了2200多亩的核桃提质增效试点,完成了4万余株核桃树改良嫁接。通过大力实施优质核桃品种嫁接改造工程,该村实现了核桃一年定植、两年嫁接、三年挂果的目标,改写了这里核桃从定植到挂果需要7至8年的历史,产量和质量有了大飞跃,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核桃产业带动脱贫的步伐。

“全村共种植核桃2280亩,人均种植面积达2亩。”冉亮说,在魁沙村,核桃梦就是众多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梦。

发展富民多元产业

“走‘建基地、育龙头、拓产业\’的路子,拓宽农民增收的路子,为全村脱贫攻坚奠定了基础。”冉亮介绍,面对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魁沙村牢固树立绿色生态文明理念,把绿色产业作为突破口。

花椒产业兴村富民,自然成为脱贫攻坚最快、最行之有效的“助推器”。

在政府指导、支持下,全村开始发展花椒种植。截至目前,该村已种植花椒230亩。明年花椒可以开始采收,届时,青果果变红票子,麻花椒将尝出“甜滋味”。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核桃、花椒、枇杷、红心果等特色产业,被魁沙村确立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富民多元产业。通过扩大基地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开拓占领市场等举措,不仅让全村核桃、花椒、枇杷、红心果产业逐步走上“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也使这些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广大农民的收入得到有效增加。

“满山最绿是核桃,满坡最傲是花椒,优质红心果遍田坝,脱贫致富有保障。”如今,魁沙村满眼都是“绿色”,处处呈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可喜局面。绿色产业、绿色扶贫、绿色发展,魁沙村巧打“生态牌”、厚植“致富绿”,积极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路子,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为当地贫困群众铺就了一条条增收致富的阳光大道。

“下一步,我们打算扩大产业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共同走上致富之路,实现产业兴村、科技富村。”冉亮如是说。

雅安日报记者 石雨川

新闻推荐

1—7月雅安市技改投资走势稳定同比增长4.1%

雅安日报讯日前,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1—7月雅安市技改投资完成42.33亿元,同比增长4.1%,与1—6月增速持平。其中,荥经、名山、石棉和天全实现增长,分别增长53.7%、29.8%、13.6%和6.8%。今年以来...

荥经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荥经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种下希望的种子 收获累累硕果)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