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6日,千年古柏运输途中,历时4个多小时、里程2.5公里。
本报通讯员 路绳飞 王春梅 王亭文/图
2016年3月26日,“移民搬迁”后的千年古柏“老君柏”将迎来在“新家”的第5个生日。5年的人工养护期也将届满,人们期待着千年古柏依靠自然法则延续其不朽传奇。
日前,在黄陵县南沟门水库前川庄村,树龄逾2000岁的老君柏,苍翠挺拔,枝繁叶茂,在蓝天映衬下,更显勃勃生机。来自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管理员周利民,给古柏浇完水,又除草、松土,逐一做了基本的养护工作。另外,他还要定期给树做挂吊瓶、输营养液等特殊护理工作。
53岁的周利民,是5年前随着老君柏一起住到这里的。他说:“移植古树就像人动了大手术一样,一定要得到悉心照顾,才能尽快恢复健康。”
老君柏的“老家”,原来在2.5公里外的黄陵县阿党镇史家河老君庙前。树高18.5米,地径3.05米,也叫“武帝柏”。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北征朔方得胜而归,闻知古商道葫芦河有“老君庙”,因尊崇“黄老”之学,遂驾临今史家河老君庙前焚香祭拜,并在庙前亲植柏树一株,以此为志,并赐名“老君柏”。之后,此柏备受庙持和当地老百姓精心呵护,千百年来,虽历经劫难而不毁。后老君庙年久垮塌,而老君柏却傲然屹立,百姓对其愈加敬仰,呵护备至,誉为“神树”。它的常青长寿,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好祝福。
为了解决延安石油化工项目用水及下游灌溉、人畜饮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的延安市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要在当地建设,而在淹没区内史家河村生长的这棵稀有的古侧柏,牵动着广大群众的心。按照有关古树保护相关规定,经林业专家研究、论证,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其纳入南沟门水库建设移民大纲,对其进行保护性移植。
针对这一历史性的挑战,2009年11月,黄陵县迅速成立了古柏移植领导小组,设专家、施工技术组,启动古柏移植工作,并面向全国招标,最终确定由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施工。古柏移植技术方案充分利用植物生理学理论,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实施科学养护管理措施,确保移植成活。工程分三阶段施工,第一阶段移植前复壮、养护,第二阶段移植,第三阶段移植后养护、复壮。第一、二阶段工期482天。工程于2009年11月30日开工,2011年3月26日移植完工。
2011年3月26日上午9时,黄陵县成千上万名群众见证了这一奇迹: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老君柏,经过4个多小时、2.5公里路程,从黄陵县的史家河村顺利移植到南沟门水库前川庄村。
据介绍,古柏保护性移植工程,完成了一套科学、细致的古树移植技术方案,创造性地提出、使用了古树三次平衡修剪法和古树移植钢结构托篮土球包装技术,有效地保证了千年古柏移植的成功,并获得国家专利。其中,在第二阶段古树吊装和运输中,租用了国内最先进的650吨履带车和十轴液压板车,实际吊重量达450吨,此次移植的古柏,树龄、总重量及移植技术难度均堪称世界之最。
目前,古柏移植工程第三阶段养护工作已进入尾声,古树移植后生长旺盛。管理员周利民说,5年的养护期到3月份就要到了,从目前情况看,到时候专家来给古柏会诊,应该会检查合格的。“古柏在这里住习惯了,我也可以回家了。”他笑着说。
5年的养护期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白驹过隙,但是对于当地人来说,他们是幸运的,他们一起见证也守护了一棵千年古柏的不朽传奇。
新闻推荐
十一艺节“延安·黄陵旅游季”暨电影《大秦直道》开机仪式举行白阿莹出席
本报讯(记者李卫)5月6日,中国第十一届艺术节“延安·黄陵旅游季”暨电影《大秦直道》开机启动仪式在黄陵国家森林公园举行。省总工会主席白阿莹等出席启动仪式。黄陵县人文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是陕...
黄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陵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